百年印象
文圖/文化信使 李法明(遼寧喀左)
如果按照二十年一代人算,五代人的歲月就是一百年。也許一個家族就是這樣,冬去春來,一年又一年,熬過最苦的日子,也有過美滿幸福,經(jīng)歷一代又一代的起起落落。
有人說五世同堂是修來的。見過老太爺?shù)牟皇呛芏?,記得老太爺?shù)母?。?jù)說,我的老太爺讀過私塾,能識文斷字。雖然家里不算富裕,但他是一位熱心腸的人,誰家有個大事小情,他都幫忙寫個禮賬做個中人,在十里八村也算是有點名號。老家的鏡子框里,有一張黑白照片,依舊記得那個穿著長袍戴著禮帽的清瘦老者。拍照時間大約是一九五幾年,這可能是家族最早的全家福吧。
爺爺勞碌了一輩子,干活是一把好手,脾氣也有些家長作風,這也算是聽來的評價。爺爺在生產(chǎn)隊當了好多年的隊長,念著紅語錄帶著老少爺們春種秋收。爺爺用他滿是老繭的手,曾經(jīng)救了落井的馬家丫頭和上吊的張家大爺爺。爺爺愛放鞭炮,喜歡熱鬧,沒事也能哼唱幾句《包公賠情》。爺爺也曾經(jīng)是秧歌隊的會首和耍公,張羅打落子、撒燈、出會。爺爺奶奶最大的驕傲是三個兒子都吃了“大本”,這在全大隊也是為數(shù)不多的。
爸爸實現(xiàn)了當兵的愿望,在那個叫歪頭山的地方,度過了難忘的五年軍旅生涯。復原分配在縣城工作,先是在商業(yè)車隊,后來是在食品公司。兒女雙全白手起家,日子滿是汗水,勤儉持家一輩子。往返于縣城和老家很辛苦,七十里的回家路,老爸奔波了整整二十年。安分守己過日子是父輩最好的傳承,老爸推著自行車在暮色里招呼我們開門成了忘不了的回憶!
寒窗十載,我終于跳出了農(nóng)門,沒有順著壟溝找豆包,我也是村里第五個靠讀書改變生活的人。畢業(yè)、買房和結婚都在一年完成,離開老家,在城郊開始新的生活??脊珓諉T,考副鎮(zhèn)長,我一路走來,熬過了不開支的日子,開始了有房有車的新生活。五個鄉(xiāng)鎮(zhèn)二十年的工齡,十年的歷練,終于熬成了正科級,這要知足也算是湊合了。
孩子算得上天資聰穎,學習一直很努力,三兩歲就在河灣博得不小的名氣。小時候,手不釋卷總愛問為什么。七虛歲不到,五周歲開始讀書,初中三年偶有起伏最終一戰(zhàn)成名贏得中考。高中三年,過關斬將一路領跑,以714分的高考成績改寫喀左高考歷史。一個小縣城的孩子能進入北大光華學院,成就了一段傳說。
時間過去了一百年,五代人有五代人的日子,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回憶。只是忠厚傳家的家風沒有變,與人為善的做人做事方式?jīng)]有變。我們用一百年的回憶印證了一個樸素的道理:積善人家必有余慶,厚道人不吃虧。
小鏈接李法明,今日朝陽網(wǎng)文化信使。1975年生人。在遼寧省喀左縣五個鄉(xiāng)鎮(zhèn)輾轉打拼二十年,現(xiàn)供職于喀左縣營商環(huán)境建設局。喜歡讀書,愛好旅游,閑時弄花草,靜處賦文章。偶有文字見于報端,愿以文會友,短長互鑒!
[助編 繁花似錦 責編 雅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