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yǎng)心殿二:養(yǎng)心殿里的文物故事(下)
文圖/文化信使 張松(遼寧沈陽)
05
清朝皇帝的“鐘表情結(jié)”
在遼博養(yǎng)心殿文物展廳,兩座精美的西洋鐘頗為引人注目。其中一座名為“銅鍍金四柱亭跑人轉(zhuǎn)花鐘”,產(chǎn)自18世紀(jì),鐘以卷草葉為四足,底座正面以卷草紋圍城長方形開光,開光內(nèi)的兩個白琺瑯鐘盤分別是計時盤和陰歷盤。底座平臺正中立圓柱,柱子上彩繪建筑風(fēng)景,市井眾生環(huán)繞在圓柱周圍,平臺四角裝飾彩色料石花。鐘的頂端是由四象背負(fù)的方尖碑式建筑物,其上裝飾彩色料石花。上弦后,在樂曲伴奏下,圓柱周圍的人物前行,平臺四角和建筑物正面的彩色料石花會隨之旋轉(zhuǎn)。故宮現(xiàn)在館藏鐘表超過1500件,清朝皇帝們對于鐘表的喜愛到了如癡如醉的地步。
銅鍍金四柱亭跑人轉(zhuǎn)花鐘(張松攝)
康熙對鐘表的喜愛,從他的詩中就可看出來:晝夜循環(huán)勝刻漏,綢繆宛轉(zhuǎn)報時全。陰陽不改衷腸性,萬里遙來二百年。我國鐘表的制造從康熙朝起開始興盛,在京城有清宮養(yǎng)心殿造辦處制造的御用鐘,地方上南京、蘇州、廣州等地也先后出現(xiàn)了制鐘業(yè),產(chǎn)品各具特色,反映了當(dāng)時的中國制鐘水平。
雍正皇帝是清代帝王中的“工作狂”,幾乎沒有個人愛好,唯獨對收藏西洋鐘表情有獨鐘。
據(jù)記載,乾隆皇帝自小就喜歡西洋流傳來的各種玩具,他不遺余力地收集各種奇鐘異表,僅在養(yǎng)心殿的鐘就不下二十多個,并多次下旨廣東海關(guān)官員,讓他們不惜重金購買西洋鐘表,并在宮中親自指揮制作,使鐘表的收藏和制作在此時均達(dá)到了有清一代的高潮,
清宮收藏的各式鐘表,主要是乾隆和嘉慶年間在廣州、蘇州和宮內(nèi)做鐘處制造,部分是英、法、瑞士等國出產(chǎn)。中國制造的鐘表多以黃金、珠玉、寶石為裝飾,造型模擬樓閣、寶塔、花果、盆景等。英、法等國出產(chǎn)的鐘表則模擬西洋建筑、車馬人物等。這些鐘表報時報刻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自動開門關(guān)門,機器人出來敲鐘;有的到時琴鼓齊鳴,奏出優(yōu)美的曲子;有的花開、蝶舞、水注流動、飛鳥啼鳴,都以鮮艷的色彩、悅耳的音樂和吉祥的寓意取悅帝后。乾隆皇帝曾表示,“西洋的東西只有洋槍和洋表是最好的”。
對于西洋樂器,乾隆皇帝也展現(xiàn)出了強烈的好奇心,曾命傳教士去教授小太監(jiān)們拉奏小提琴,還在宮中成立了一個西洋管弦樂隊,供其欣賞。
不過,清朝皇帝對西洋貨的喜好,只限于業(yè)余消遣,并未看到當(dāng)時世界的巨變,未能及時跟上時代的變化,導(dǎo)致自乾隆后,清朝迅速衰落。
06
由乾隆早膳單看“皇上的富貴”
由養(yǎng)心殿的一張清宮早餐單,世人開始了解到“皇上的伙食標(biāo)準(zhǔn)”,那真叫一個“豐盛”!
皇上吃飯叫“御膳”,給他做飯的機構(gòu)叫“御茶膳房”。用餐前,每道菜由侍膳太監(jiān)用銀牌檢查并試嘗,以防下毒。
皇上用餐的程序繁復(fù),餐具更講究,盛飯的碗叫“掐絲琺瑯纏枝蓮紋萬壽無疆碗”,放菜的盤叫“掐絲琺瑯三果紋萬壽無疆高足盤”,裝果品的盒叫“畫琺瑯桃式丸子盒”……時過百年后,上述器皿于燈光映耀下,仍是珠光寶氣,備顯華貴。
錫一品鍋(張松攝)
皇上一天四頓飯,一般來說,從早上五點左右就開吃,晨起潤胃。六、七時才用正餐,謂之早膳。午飯安排在下午一、兩點鐘。晚上六點,再加一餐,稱為“晚晌”。
皇上具體吃什么?以1765年正月十六日乾隆皇帝剛起床在養(yǎng)心殿隨便吃的一頓早餐,可見端倪:先被“伺候”一碗冰糖燉(燉)燕窩一品,用春壽寶蓋鐘蓋,墊墊肚子。
大約早上六點半,移駕東暖閣進正餐,擺一大桌子(填漆花膳桌)山珍海味:燕窩、紅白鴨子、南鮮熱鍋一品、酒燉肉燉豆腐一品(五?,m瑯碗裝)、清蒸鴨子、煳(hú)豬肉鹿尾攢盤一品、竹節(jié)卷小饅首一品(黃盤裝)。
皇上自己單桌吃,旁邊設(shè)桌讓幾位妃子陪吃。妃子吃的東西,比皇上差一些,但也是七碟八碗,滿眼皆葷,且花樣繁復(fù),僅餑餑就達(dá)十五品之多。舒妃、穎妃、愉妃、豫妃的早餐單內(nèi)容如下:進菜四品、餑餑二品、琺瑯葵花盒小菜一品、琺瑯銀碟小菜四品 、隨送面一品、老米水膳一品(餐具為五谷豐登湯膳碗、琺瑯碗金鐘)。額食四桌:二號黃碗菜四品、羊肉絲一品(五福碗裝)、奶子八品,共十三品一桌;餑餑十五品一桌、盤肉八品一桌、羊肉二方一桌。
皇上不僅吃,還賜??凑l順眼,就給誰賜菜,一賜一桌。如賞舒妃:菜三品、祭神糕、餑餑、盒子、包子、攢盤肉、熱鍋……
值得一提的是,清朝皇帝特別愛吃火鍋。在遼博展出的故宮養(yǎng)心殿文物中,有一個銀“甲子萬年”元寶式火鍋,是式樣繁多的清廷大內(nèi)火鍋的一種。此類火鍋呈元寶形,內(nèi)置屜一,火鍋蓋上鏨有“甲子萬年”四字,蓋鈕亦為元寶式?;疱佂葹槿缫庑螤?,每個如意腿分別刻有“吉祥如意”“年年如意”“萬福如意”等字樣,支架中部放置元寶式火碗一。火鍋蓋上鏨有“甲”“子”“萬”“年”四字,為皇帝、皇后或太后慶祝壽辰所用,體現(xiàn)了長命百歲的吉祥寓意,此類火鍋應(yīng)為萬壽用品。
清帝每頓都離不開熱鍋(火鍋)。如乾隆三十年(1765年)正月十六日的早膳,第一道菜便是燕窩紅白鴨子南鮮熱鍋,當(dāng)天晚膳的第一道菜是燕窩鴨子熱鍋;正月十七日早膳,第一道菜是燕窩肥雞魚膾,晚膳的第一道菜是野雞熱鍋;正月十八日早膳,第一道菜是炒雞大炒肉燉酸菜熱鍋,晚膳的第一道菜是蓮子八寶鴨子熱鍋。
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八月十六日至九月十六日的一月內(nèi),皇室就吃了23種火鍋,具體說有雞鴨火鍋、舒意火鍋、全羊火鍋、黃羊片火鍋等。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一年,乾隆皇帝更是吃了將近200多頓火鍋……
銀“甲子萬年”元寶式火鍋(張松攝)
清室的餐單餐具餐規(guī),著實奢華,足見皇家氣派。問題是,皇帝皇妃僅幾人,卻吃如此之多的高營養(yǎng)、高熱量食品,且頓頓吃、天天吃,變著花樣吃,腸胃怎么受得了?會否留下高血壓、高血脂等心血管疑難雜癥?從科學(xué)飲食角度講,一個正常人,每天服這么多大補之物,若再喝酒,想安心工作,恐成難題??磥恚m然古今之人多羨富貴,但“皇上的富貴”,并非是常人消受得起的。
養(yǎng)心殿二:養(yǎng)心殿里的文物故事(中)(張松)
養(yǎng)心殿二:養(yǎng)心殿里的文物故事(上)(張松)
(完結(jié))
[編輯 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