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字兼職多,讀寫費(fèi)琢磨
文圖/文化信使 王中原(遼寧朝陽)
“干”是個(gè)多音多義字。在“大動(dòng)干戈”“化干戈為玉帛”“干戈寥落四周星”中,“干”是“盾”,古代用來抵御刀槍。
在“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干云霄”“豪氣干云”中,“干”是“沖犯”的意思。
在“又不干我事,教說甚么”“干涉”“干連”“相干”中,“干”是“關(guān)涉”的意思。
在“干祿”中,“干”是“求取”的意思。
在“置之河之干兮”中,是“水邊;涯岸”的意思。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是“天干”。
“干”還是姓氏之一,東晉有干寶,寫過《搜神記》。
在以上語境中,“干”讀gān。
在制定《漢字簡(jiǎn)化方案》時(shí),文字學(xué)家又給它增加了一個(gè)讀音——gàn,作為“幹”的簡(jiǎn)化字。“軀干”“枝干”“樹干”“干流”“干線”“干部”“骨干”“干練”“說干就干”“埋頭苦干”“精明強(qiáng)干”中的“干”,其繁體字都是“幹”,“幹”有個(gè)異體字“榦”,可用于“樹榦”。
“乾”字既讀qián,又讀gān,文字學(xué)家又讓“干”(gān)當(dāng)“乾”(gān)的簡(jiǎn)化字。“乾”(gān)的基本義是“沒有水分或水分很少”。“干脆”何以表“爽快”?你折濕樹枝不易斷,你折枯樹枝嘎巴就斷!
“幸有牙齒存,所悲骨髓干”,“餅干”“豆腐干兒”“葡萄干兒”,“瘦小枯干”“外強(qiáng)中干”,“干媽”“干瞪眼”,“干兒”“干著急”,“干咳”“干笑”“干號(hào)”(gānháo),“干打雷不下雨”,“主人走了,把咱們干起來了”“跟誰干杯?”……
一個(gè)“干”字頂兩個(gè)半字固然好,但兼職多了,也帶來一些麻煩。比如,丁玲有一長(zhǎng)篇小說《太陽照在桑干河上》,“干”是多音字,這“桑干河”怎么讀?不知道怎么讀,就沒法轉(zhuǎn)化成繁體字。找到了繁體字的封面書名,但“乾”是多音字,照樣不會(huì)念。不會(huì)念,就沒法轉(zhuǎn)化成簡(jiǎn)體字。
打開《辭?!?,知道了此河得名來由:相傳每年桑椹成熟時(shí)河水干涸,故名。才知道怎么讀怎么轉(zhuǎn)寫了。
又看《辭?!?,“楨干”:筑墻所用的木柱,豎在兩端的叫“楨”,豎在兩旁的叫“干”?!对?middot;大雅·文王》:“維周之楨。”毛傳:“楨,干也。”這里的“干”怎么讀?
天無絕人之路,《辭?!防镎f,漢末文學(xué)家劉楨,字公幹。由此推知“楨干”讀zhēngàn。
2019-04-02 19:55
![](http://thealdertree.com/uploadfile/2019/0403/20190403122234527.jpg)
[編輯 趙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