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屬瑣談
文圖/文化信使 王中原(遼寧朝陽)
去年的一個好日子,我姑的姑的姑的姑娘的姑娘的姑娘舉行婚禮,邀我赴宴。
兒子問我誰的婚禮,我說:你姑的姑的姑的姑的姑娘的姑娘的姑娘的婚禮。
孫子問我誰的婚禮,我說:你姑的姑的姑的姑的姑的姑娘的姑娘的姑娘的婚禮。
說完,他們一臉茫然,我只好畫一張示意圖。
作為讀者,你也許同樣如墮五里霧中。且聽我慢慢道來——
我祖父的母親,我叫老太太;
我祖父的姑母,我叫姑太太;
我祖父的姨母,我叫姨太太;
我祖父的舅母,我叫舅太太——
但不知道我祖父有無舅父舅母。
這些稱謂都是成龍配套的,不是我臆造的。奶奶的姊妹叫姨奶奶,老太太的姊妹當(dāng)然就是姨太太了。流行的辭書怎么定義,我當(dāng)然知道。
我見過我的姑太太和姨太太,我沒見過我老太太,她逝于巴林左旗,1960年代她的遺骨回歸故土。
我老太太有三個女兒,當(dāng)然都是我的親姑奶。大姑奶家姓于,二姑奶家姓陳,三姑奶家姓臧。
我姨太太有七個女兒,分別嫁入郭家、王家、徐家、陳家、韓家、顏家、楊家,我只見過幾位。
我姑太太有幾個女兒我不了解,我只認(rèn)識公皋老韓家的表姑奶,也就是我姑的姑的姑的姑娘。我表姑奶的姑娘是我表姑,我表姑的姑娘就是這次婚禮的主角。別看年齡不大,卻是我兒子的表姑、我孫子的表姑奶。
最近,老陳家我二姑奶的四姑爺仙逝,享年八十有五,近乎無疾而終,也是修來的福。前文提到的我的老親的諸多后人前往慰唁。聚在一起,大多相熟,卻有半數(shù)人理不清彼此關(guān)系??梢?,中國的親屬關(guān)系及稱謂還真是一門學(xué)問。不像西方那樣以一當(dāng)十。
以上說的是我的父系親屬,再來說說我的母系親屬。
我母親的姑,我叫姑姥姥。我大姑姥姥有六個女兒,都是我的表姨。分別嫁入于家、陳家、趙家、于家、郭家、任家,六位表姨家我都去過。
我母親的姨,我叫姨姥姥。我姥姥姊妹四人,所以我有三位姨姥姥。我姨姥姥的兒女是我的表舅表姨,半數(shù)以上都有來往。
我沒聽說我母親有舅父舅母,如果有,我得叫舅姥爺舅姥姥。
至于怎樣稱呼父母的兄弟姊妹,大家都知道,就不說了。
我娶妻之后,妻之親屬即我之親屬。妻子一稱內(nèi)人,所以妻之親屬叫內(nèi)親。妻稱兄呼姐,我便稱兄呼姐,而不計較其兄姐是否年長于我。
兒女結(jié)婚后,我又有了親家及連帶而來的親屬。
本文涉及的稱呼只是本地習(xí)慣叫法,究竟在多大范圍適用,不得而知。有些稱謂可能成了語言化石。
水有源頭樹有根,我的血脈里有著先輩的基因。誰敢說我的姑太太與我不相干?沿波討源,她的子孫與我有著共同的根!多少老親已經(jīng)作古,但依然活在我的記憶里。這也是我以自己做樣本而不置身事外單純寫親屬關(guān)系的原因。我的祖上及親屬都是草根階層,都是歷朝歷代納稅者,我寫他們絕不是為了證明血統(tǒng)高貴或攀龍附鳳,況且也無龍鳳可攀。
因為寫慣了繞口令,所以本文開頭故意把簡單的關(guān)系繞著說。歉甚歉甚!
2019-03-30 06:21
[編輯 趙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