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在哪兒
文/高占國(遼寧朝陽)
“小孩,小孩你別讒,過了臘八就過年。”這是小時候常聽,常說的一句話。這句話好像說在昨天,又好像離今天很遠,很遠。
人們總是說現(xiàn)在少了年味兒,年味兒到底是什么呢?說真的,這還真不是三言兩語就說明白的。
年味兒在哪里,年味兒在人們的回憶里。因為人們常說的一句話是,那年過年如何,那年過年又如何。
讓我們依循著走過的足跡,打開塵封的記憶,走進那遙遠的臘月吧!
那時候,一進臘月門,過了臘八節(jié),村子里就有了年的味道。
那年味兒是三五成群的趕集人。人們買回了寫對聯(lián)的紅紙,刻掛錢的彩紙,油鹽醬醋。當然,還會有扯回的各色布料,大人孩子總得做一件新衣服吧。這集從臘月初一一直趕到三十的前一天,人們在一次次的趕集中買回了一次比一次更濃,更紅火的年味兒,哪怕它只是幾斤肉,幾條魚,幾塊糖,幾尺布,幾掛小鞭。
年味兒在哪里,年味兒在深深的街巷里,在石磨前,在碾道里。走在街前小巷,你總會遇到磨米碾面的人。
臘月中旬,家家都淘米磨面,蒸豆包、黏糕,做豆腐。一進村子口,你就會聞到一陣陣飄來的蒸年貨的味道。
年味兒在哪里,年味兒在村前村后的鞭炮聲里。家家戶戶都會買一些二踢腳,小甘草鞭,從早到晚都會零星地響個不停,年味兒在那清脆的鞭炮中,在那淡淡的硫磺火藥的氣味中。
年味兒在哪里,年味兒在生產(chǎn)隊的隊部里。人們拿著口袋去領每人的二斤大米,三斤面。人們挑著筐去把煤分回家,把那巴掌大的幾塊肉領回家,年味兒在饑貧的物質(zhì)與期盼、希望中。
年味兒在哪里,年味兒在打掃房子的煙塵中,在刷墻的石灰漿味中,在準備三十晚上發(fā)紙的劈柴中,在家家戶戶貼的窗花中。
年味兒在哪里,年味兒在殺豬那天的喜悅里。當吃上那鍋殺豬菜,年真的來了。
年味兒在哪里,年味兒在每家每戶紅紅的對聯(lián)里,在門上的福字里,在五彩繽紛的掛錢里。
年味兒在哪里,年味兒在人們的歡天喜地中,在人們期盼中。
春節(jié)又要到了,人們又要去尋找年味兒。
年味兒是一種久遠的記憶。
[編輯 趙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