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特稿
又見清明
文/李海艷(遼寧阜新) 編輯/褚駒
人都是這樣,忙碌的時候,總盼望著可以放假休息!可是,真的放假了,又會想念的忙碌工作帶給自己的充實感。
而今,又是四月,又見清明,該放假的放假,該忙碌的依然要忙碌。譬如,鄉(xiāng)鎮(zhèn)機關干部就不能休息。因為人們要回鄉(xiāng)祭祖,要上墳燒紙,讓清明成為極其重要的防火期。為了確保萬無一失,按照上級要求,每個機關干部都要下鄉(xiāng)入村,蹲守在預先指定的山頭,而且要求早晨5點必須到位,必須認真巡查!
每年清明節(jié)前的這幾天,鄉(xiāng)鎮(zhèn)機關干部的心全都懸著?;慕家巴猓钌蕉钙拢呐鲁霈F(xiàn)一小縷煙氣,大家都會緊張得夠嗆,非要到跟前查實了是怎么回事兒,確認沒有火災隱患才行。中午十二點之前,任何人都有壓力,都不敢放松防火這根弦兒。
其實,防火也是一種工作。督促上墳燒紙的人小心再小心,盡量減少明火出現(xiàn),盡量做到文明祭祀。再說了,機關干部也是普通百姓出身,也明白千百年來人們以燒紙追思先人的道理。因此,只要別發(fā)生火災,就皆大歡喜了。
可現(xiàn)實生活中,經(jīng)常發(fā)生事與愿違的悲劇。幾乎每年的清明,很多地方都有因上墳引發(fā)山火的報道,導致大面積的林地過火或者直接燒毀。一個不慎,讓那么多的樹木在火海中喪生,想來真讓人心痛!都說植樹造林是造福子孫后代的好事兒,可當我們祭奠先人的時候,可曾考慮過子孫后代?!一片林子的長成,需要的豈止一朝一夕?特別是油松,成林至少需要四五十年,這是何其漫長的過程??!
我想,清明節(jié)祭祀先人,這是屬于我們這個民族的古老傳統(tǒng),當然需要傳承。但是,我們應該把安全、文明擺在首要位置,借助社會發(fā)展、科技進步的力量,在祭祀方式、方法上有所創(chuàng)新,比如研發(fā)能夠防火、滅火的專用祭祀工具,或在墳前修建簡單實用的焚化裝置等等,把一切隱患控制在萌芽狀態(tài),讓新時代的清明節(jié)在安全、安寧、安逸的氛圍中度過,那該多好!
如果真能做到這樣,成千上萬的鄉(xiāng)鎮(zhèn)機關干部,就再也不用依靠人海戰(zhàn)術提心吊膽地護林防火,在緊張忙碌中浪費假期了。
![](http://thealdertree.com/uploadfile/2017/0404/2017040401105873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