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合萬事興
文化信使/王鐵蘭 編輯/繁花似錦
我家是一個大家庭,八口之家,其樂融融。我有兩個子女,女兒出嫁后和婆婆一起生活。我和兒子、兒媳婦在一個屋檐下,至今二十年了,從未紅過臉。他們懂得孝道,除了物質(zhì)生活滿足我們之外,“精神贍養(yǎng)”更好。兒子媳婦都上半天班,每天為我們兩個老的準備可口的飯菜。有干的有稀的,有炒菜有燉菜,花樣翻新。我的體重從九十斤一下漲到一百二十斤,別人見到我,都說我發(fā)福了,可我心理明白,這都是兒子、兒媳婦的功勞。
每天吃完晚飯,兒媳婦拉著我們出去散步,打乒乓球,打羽毛球,踢毽球,跳繩等,回來休息一會兒,開始打撲克,用兩副撲克,打棒升級。兩個老的對兩個小的,打得很認真,也很激烈。別看他們平時孝順,如果我們出錯牌想拿回來,絕對不可以。每天玩兩個小時撲克,大家都十分開心。
兒媳婦為了豐富我們二老的精神生活。知道我愛讀書看報,經(jīng)常為我買書并訂了三份報紙。我電腦不太通,寫完稿,兒媳婦、女婿都愿給我打字,一切都以老人意愿為轉(zhuǎn)移。
每當過年過節(jié),都給我們買好吃的和時尚衣服。春節(jié)煮好餃子,雙雙跪倒磕頭,并給二老壓歲錢。這些看似繁文縟節(jié),其實他們在傳承孝道。女兒雖然單過,她擔任畢業(yè)班主任,不管怎么忙,每天必須打電話,虛寒問暖,周末帶著禮物回家看看。聽說什么東西有利于老人健康,不管多貴,必買無疑。
發(fā)現(xiàn)我們身體稍有小恙,不是買藥,就是帶我們看醫(yī)生。處處想著我們,讓我們既快樂又舒心。兩個孩子由于他們教育得好,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十分孝順,每吃一口東西都先讓我們二老吃,對我們關(guān)心備至。
每年拿錢讓我們外出旅游兩次,飽覽祖國大好河山,開闊了眼界,陶冶了情操。只要我們二老快樂,他們就心滿意足了。由于孩子們照顧得好,老伴患的腰病也好了。他們帶著父親牽引、按摩、針灸,腰病好得干干凈凈,并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
我加入了金秋文學社,寫了很多文章,一年之中在全國大小刊物上發(fā)表五十多篇文章。在市委宣傳部組織的“中國地”大賽中獲三等獎。在全國“東方美”征文大賽中獲一等獎。這都是因兒女孝心,老人心情好,才能寫出一些好文章。
兒子是搞營運的,自己養(yǎng)車。他主動報名參加市里組織的“節(jié)油大賽”,活動正規(guī),嚴肅,每個車上都有一個干警,他以高超的技術(shù)榮獲大獎。兒媳婦是個賢妻良母,她開出租車撿到手機,及時送還給失主,受到大家的好評,大有一種“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幸福感。
女兒是中學語文教師,工作干得很好,被評為省級骨干教師,教育系統(tǒng)學雷鋒標兵,是學生眼里的好老師。女婿是一名技術(shù)人員,由于技術(shù)過硬考到電視轉(zhuǎn)播臺。孫女也愛寫作,在報紙上有時發(fā)表文章,小外孫也抱回了三好學生獎狀。可謂萬事亨通。
兒女們在生活上無微不至的關(guān)懷,精神上的安慰,詮釋了他們的孝道,演繹了中華民族的美德,讓我們的生活豐富多彩,讓我們的精神輕松愉快。
當然,最難能可貴的就是家合萬事興。
小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