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的敬畏心
文化信使/王旭芳 編輯/明月
“王老師,我們家孩子每天早晨起床真是費勁,我說啥都不管用,弄的我上班都來不及,唉!怎么辦?。磕銕臀夜芄馨?!”
“張老師,我們家孩子天天不吃早飯,愁死了,她最聽你的話了,你跟她說說吧!大人說什么都不聽,老師的話就是圣旨……”在辦公室里,走廊上,時常會聽到家長們這樣或那樣的求助。
從教二十幾年,雖然現(xiàn)在不做班主任了,但我知道,在學生那里,老師的話就是“圣旨”,真管用。很多家長一直困擾的問題,在老師這里,幾句簡單的話就解決了。
回想我們小時候,更是這樣。老師在我們心中就是神,無所不能。所以老師的話自然也就是圣旨?,F(xiàn)在想來,歸根結底就是一份敬畏心。是孩子們對老師的敬畏。
教育是需要敬畏的。古語云:“尊其師信其道”。如果對老師沒有敬畏,老師說什么都不聽,這樣的孩子談何成長?教書和育人是分不開的,除了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習慣的培養(yǎng)。尤其是小學生,有時候很小的細節(jié),都要提醒孩子們,讓他們養(yǎng)成好習慣,所以班主任的話就特別多。也許班主任老師不經(jīng)意的一句話,孩子們都會聽進去了,而且照做了。這就是對老師的敬畏。
雖然人非圣賢,老師的話也不是絕對的權威,但是對于小學階段的孩子來說,對老師一定要多一份敬畏。否則會滋生很多的壞習慣。
然而現(xiàn)實情況并不那么樂觀。教育最無奈的是:老師不敢管,家長舍不得管?,F(xiàn)在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寶。讓教師的工作變得戰(zhàn)戰(zhàn)兢兢,批評了怕孩子太脆弱,心里承受能力不強,還怕遇到不理解的家長。不批評又不忍孩子從小養(yǎng)成壞習慣……所以真是兩難。
作為老師,也更需要敬畏。
首先是對職業(yè)的敬畏。要想給學生一碗水,你必須要有一桶水,甚至是一溪活水,教育不止,學習不止。“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我想,這應該是我們教師終身追求的目標。
其次是對“三尺講臺”的敬畏。我們每天都要登上三尺講臺,都要對孩子負責,每天上課后,都要多反思。否則每天都只是在“重復昨天的故事”。
那么,在未來的路上,讓我們都多一份敬畏心,讓教育在敬畏中生根開花!
小鏈接
王旭芳,今日朝陽網(wǎng)文化信使。1992年畢業(yè)于朝陽一師,現(xiàn)工作于遼寧省朝陽市龍城區(qū)西大營子小學。系省骨干教師,區(qū)優(yōu)秀教師,語文課多次獲獎。喜歡朗誦,閱讀,旅游,酷愛文字,間或寫一點小短文來豐盈自己的業(yè)余生活。
[責任編輯 昕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