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收留了四條狗
文化信使/閆紅英 編輯/明月
這半年回老家,隨著時間的推移,除了母親白發(fā)的明顯增多,家里還多了三條狗,加上原有的一條,一共四條狗。
這四條狗可不是有顏值、有演技、討人喜歡的寵物狗,都是土狗,還有兩只面目猙獰,齜牙咧嘴,外貌實在不討喜,還都那么能吃。母親自己在家,一袋大米一個月就吃光了,她說她吃了一點點兒,狗吃得太多。喂粗糧狗寧肯餓得低頭耷拉腦袋也不吃。
“都是你慣的,趕走,要不就餓著”,我有些看不上這些丑陋的狗,開門就進屋,跟著人腳底下來回的跑,煩得很,就沒好氣地跟母親說。
“嘿嘿,攆到哪兒都回來,你讓它們上哪兒去呀,餓死咋整?”母親不會分辯,只是絮叨這一句。
“養(yǎng)這多狗干啥,不行賣兩條,多浪費糧食”,三嬸兒也忍不住勸說。
“哎,說啥都不能賣呀,早些年賣過一條狗,那狗太老了,就心思賣了吧,誰知道它就叼著我衣裳不撒開,給它擁開它又蹭上來,說啥都不走啊,那心里可不是滋味兒,打那以后,想起來就后悔,再也不打算賣狗了”。母親一臉不忍的表情,提高了嗓門來說這樁往事。生老病死是生物界正常規(guī)律,對于農(nóng)村來說,賣一條老得不行的狗也很正常,然而母親,卻分明因此有了心結(jié),覺得對不住那條狗。
“這幾條狗看著挺嚇人,都不咬人啊,可通人氣呢。我自己上山,它跟著我上山作伴兒,多熱都不走,下雨了我不走,它們急的亂轉(zhuǎn)亂叫也不走;我下地回來晚了,它們老遠兒去接我,來生人了它們使勁兒叫喚,比人還懂事呢。”母親本是替狗分辯,卻無意間打臉了我們,我們誰能做到?即使不能時時陪伴,也?;丶铱纯??
記得前幾年母親在成都,父親一人在家那會兒,家里流浪貓、狗成群,鴿子滿院子飛,父親也是如此,來了貓狗就喂,喂了就總來。父親說“行善積德,不分大小事兒,不分命貴賤”。
沒有兒孫滿屋,只有貓狗成群,父母不孤獨,心存善念,即使沒留給我們家財萬貫,這家風,足以讓我們受用終生,且無價。忠犬不嫌家貧,獸猶如此,人當以借鑒。
[責任編輯 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