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畔:優(yōu)游清新的歲月(古絕五首)
文化信使/胡春雨(山東) 編輯/繁花似錦
一組小詩,信手拈來,不拘格律。自春徂夏,變幻的是時光,不變的是淡雅清新的懷抱。
雨后上班途中賞花
又是一年春好時,此花散盡彼花開。
天地清明元氣在,東風和煦送將來。
詩后:《中庸》云:“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及“歲比不登,又有水旱疾疫之災,”漢文下議佐百姓之詔,方以“人事多失和,鬼神廢不享”為憂也。故中則和,和則通矣;失其和,雖以鬼神造化之跡,亦將廢棄不享,不能為之福矣。
近世孫中山先生論民生主義,以為:“社會之所以有進化,是由于社會上大多數(shù)的經(jīng)濟利益相調(diào)和,不是由于社會上大多數(shù)的經(jīng)濟利益相沖突。”故社會之調(diào)和,即天地生生之德也。程子所謂“萬物只是一個理”,民生之生,何以逾此。及天下土崩,社會病理發(fā)作,紛紛然以斗爭為務,其為禍之慘,蓋不可勝言也。
竊謂元氣者,天地之生機也;春風者,天地之和氣也。當天地清明之時,百花爭艷,此謝彼開。或濃或淡,或疏或密,或花明柳暗之中,或笑傲瓊枝之上。春光照而愈明,春雨浣而愈潤,沁人心脾,洞開胸臆。昔人所謂“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此詩之所為作也。
過鵲華堂外小園
何必遠尋百草園?且挹春光入眼簾。
花若云錦自天成,惹得幽人日流連!
自注:鵲華,本律師所之名也。
暮春五龍?zhí)顿p花
繁花濯錦碧潭旁,彩魚如云鏡中翔。
清風襲來盈懷袖,未知何處送天香。
清晨護城河尋芳
擷取枝頭美人蕉,臨流顧影益妖嬈。
興來幽篁庭中過,清韻滿懷自今朝。
詩后:古人云:天人合一。予嘗疑之,以為皇天悠遠,而謂與人相合者,何也?蓋天地有好生之德,食毛踐土之類,得陰陽之氣生生其間。若今人所謂生態(tài)環(huán)境者,人與自然,固未嘗相分離也。故吾人與春花共榮,與秋月同悠,至若冬日之陽,夏木之陰,不待教訓而趨走之,天人之感應如此,此其曉然易知者。予昨日晌午為驕陽所苦,困頓半日,幾不能言。今晨甫入護城河畔,忽遇好花悅目,頓覺清風滿懷矣。
擷取,謂剪影于相片也;幽篁,謂竹林也。
小憩泰山王母池
古木參天古庭幽,碧霞影碎鳥鳴啁。
錦鱗相逐瑤池里,唯知天真不知愁。
王母池,古稱瑤池,在泰山南麓,去紅門不遠。有群玉庵,祀王母,女仙之首也。自魏陳思王賦“東過王母廬”之詩,迄今垂兩千歲矣,世代香火旺盛。是日余小憩池畔,暢飲清泉數(shù)盞,俯仰之間,顧見魚鳥欣欣,樂其天真之樂,乃口占數(shù)言以紀之。
[責任編輯:雅賢]
小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