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用無礙的大猴山
文化信使/王中原 編輯/立軍
(圖左,燕山湖發(fā)電廠煙囪冒著濃煙;圖右,王樓山主峰海拔557.9米;圖左至右,京沈客專依稀可見)
大猴山是我見過的第一座山,它留在我印象中最具震撼力的倩影是清晨雪后的雄姿。昨晚,黝黑高峻的大猴山一覺醒來,渾身披雪,那雪將大山荒村小院茅舍連成一體,拉近了大山與頑童的距離。是神奇的雪,將熟悉的乏味的世界在悠悠一夢中變成了陌生的童話世界。
童年巍峨的大猴山,隨著我的長大而變小,小到不如芝麻粒,但芝麻粒也有它的位置。它在哪兒呢,你得順藤摸瓜。
遼寧朝陽有座燕山湖發(fā)電廠,聽著像水電廠卻是火電廠。此電廠西臨王樓山,王樓山西接大猴山,大猴山與西面其他山就幾乎斷了聯(lián)系。百度搜不到大猴山,但能找到燕山湖發(fā)電廠和王樓山。大猴山離發(fā)電廠三五千米。王樓山飽受空氣污染,大猴山卻云淡天藍。
整座大猴山山體均由礫巖構成。礫巖是由圓狀、次圓狀礫石經(jīng)膠結而成的一種碎屑巖。礫石之間的填隙物為砂、粉砂、黏土物質(zhì)及化學沉淀物。礫巖有河流礫巖、濱海礫巖、洪積礫巖、冰積礫巖、底礫巖等,不知此山礫巖屬于哪一種。
(大猴山,端午前攝于101國道500千米附近)
礫巖不能做建材,所以從古至今沒人來開山取石。在轟轟烈烈的學大寨修梯田的運動中,王樓山家族的老虎山被炸得體無完膚,近在咫尺的大猴山卻安然無恙。
火眼金睛的找礦人,踏破鐵鞋也沒在大猴山發(fā)現(xiàn)可采的礦物。因而大猴山至今毫發(fā)無損。
大猴山地處偏遠貌不驚人,亦無旅游價值可言,所以免了萬足踩踏之苦。
莊子行于山中,見大木,枝葉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問其故,曰:“無所可用。”莊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莊子·山木》)
大猴山因“無所可用”而“終其天年”。
再說其“無礙”。大猴山雖在幾十千米外的鳳凰山上清晰可見,但又足夠小,小到徒步繞行一周也用不上一天。周圍村莊之間用不著翻山取道,左一繞右一繞就行了。
所以,修錦承鐵路,它無礙;修國道101,它無礙;修長深高速公路,它無礙;修京沈客專,它亦無礙。它望得見京沈客專在王樓山家族的老虎山鉆了一個洞,老虎山的痛癢與它毫不相干。
無用亦無礙的大猴山,是我認識的第一座山。在三五十里遠近,只要我能看見它,總要多瞅幾眼,哪怕是在長深高速的大客上。每次回故鄉(xiāng)掃墓,總要留下它的照片。
人亦如此山??v然“無所可用”,但只要無礙于人,也不致招怨。
2017-07-03 1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