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隨想
文/趙文新 編輯/立軍
又是一年高考的日子,有人歡喜有人愁。
家長的焦慮,考生的恐懼就像一張無形的網(wǎng),讓考生和家長無法掙脫。
去年這個時候,看到一則新聞,發(fā)生在某考生身上的慘劇,我寫了一篇微小說《尖子生》,警示那些一葉障目不見森林的考生和家長,還有只重視成績,不關心考生心理的教育者,祈禱悲劇不再發(fā)生。
有的人難免把事情發(fā)生的原因,歸結為應試教育,可是,為什么蕓蕓眾生、芊芊學子,唯君不與眾人同道,而要另辟蹊徑呢。
君若有意,光明大道任爾選擇,卻偏偏選擇了一條不歸路,留與眾人說。
且不說值與不值。人生之路千萬條,君卻沒能讀懂柳暗花明。為一張說了不算的廢紙,傾其性命實乃可悲、可嘆。
讀書!讀書!讀書是為了將來的路越走越寬,而不是行走在獨木橋上,就算在獨木橋上行走,心若穩(wěn)定,又有何懼。
一個人的平庸與卓越,一個人一生的生存與發(fā)展,豈止是一張考卷。
家長、學校、老師、孩子,都不能有一紙定終身的心理,一旦有了這種人生觀,勢必導致走進人生的死胡同而不能全身而退。傷了自己,也傷了家人。
試想,我們教育的目的是什么?難道僅僅是為了知識,還是有出息?一個人,沒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強大的內心,怎么面對復雜多變的現(xiàn)實。
教育,首先是做人的教育,而不是只灌輸知識,忽視心靈的教育。怎樣做人?做高品質的人?當然是心靈的教育。心靈的教育在于,它是夜里的燈,雨后的晴,亂中的穩(wěn),穩(wěn)中求其勝。
一個心靈品質好的人,可以無堅不摧??梢宰龅剑菏廊私宰砦要毿?。有遠大的志向和目標,并時刻迎接可能發(fā)生、不可預測的困難和挫折。
一個心靈品質好的人,看問題一定是全面的,不一根筋。進可攻、退可守,不因失敗而萎靡不振,更不是自暴自棄,而是絕不放棄。因為,他知道,放棄就等于毀滅。毀滅,之前所有的努力就都白費了。
教育的本質在于喚醒良知,我沒查閱資料,這是不是哲人所說。可的的確確如此,任何偏離人心的教育都是失敗的教育。
因為,一旦偏離了對內心的開掘,就容易讓人迷失方向,看不到未來的光明。行走在黑暗中的人,對黎明的渴望,在于他內心的不斷進??;同理,跋涉在人生路上,看不到明天的美好,必然心如死灰。
教育就在于能讓死灰復燃,而不是在死灰上澆一盆冷水,讓它滅亡。
當然,這里所說的教育,是廣義的,包括來自家庭、學校、個人和社會多方面的教育。家庭、學校、老師、社會和孩子本人,是整個教育的組成部分,相互支撐、相互作用,哪一個環(huán)節(jié)出了問題,都有可能導致教育的重心發(fā)生偏離。
成長過程中,我們要經歷無數(shù)次考試,每一次考試都是一個新的起跑線,發(fā)令槍響,機智的孩子搶先一步,遲緩的孩子沒有跨出第一步,不要緊,中途我們可以給他助力,早到與晚到終點,沒什么區(qū)別,都是勝利者。
那些還在被高考困擾的家長和考生、以及未來的家長和考生,那些追求分數(shù)、看中成績、注重榮譽的人們,改一改觀念吧,驅散孩子心里的陰影。三百六十行,行行有精英,成功的道路千萬種,一次高考算得了什么。
不能說我的教育成功,看看我家孩子高考的心態(tài)吧。
把孩子送進考場,我也像許多陪考的父母,守在考場門口迎接孩子出來,心里想著孩子從考場出來的情形,不知是喜是憂,但堅定一點:孩子出來什么都不問,讓孩子像平時一樣,保持良好心情。
當我看到嬌小玲瓏的女兒,并不顯眼地從眾多考生中向我走來時,我非常高興,因為,她答完了第一張考卷,即將進入下一個人生里程。
女兒像小鳥一樣,張開雙翅向我飛來,我看到了她的歡樂,還沒等到我跟前,就急著向我嚷嚷:都說高考害怕,有啥呀,不就是比平時參加考試的人多一點嗎!
天真的女兒發(fā)出的竟是這樣的感嘆。女兒剛滿十七周歲,我沒想到她的心理居然這樣強大,這樣輕松。不能說與我平時不給她任何壓力有關,但也脫不了干系。
如果每個孩子都是這種心理,悲劇就不會發(fā)生。
歸根結底,教育是讓孩子在良好的心態(tài)下成長,而不是為成才而灌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