淑清美文
《心靈獨語》系列
文化信使/趙淑清 編輯/褚駒
一、距離
距離,是神秘的符咒,是神圣的約定。距離產生規(guī)則,距離產生希望,距離產生美好,距離產生畏懼,距離發(fā)生隔膜,距離生出渴望。人與人,因距離而相識,因距離而相親,因距離而反目,因距離而成仇,因距離而相互思念,因距離而彼此完善。
星星因距離而成就璀璨的天空,地球因與其它星球的距離而繁衍復雜的生命,樹木因距離而成就浩瀚的森林,車輛因距離而成就井然有序的交通……是距離成就了這個世界!是距離給了萬物以自由!
距離像個魔鏡,它隨時隨地都在變幻著,讓人猝不及防。你遠遠地看見前面有位窈窕纖細、婀娜娉婷的女子,遂加快了腳步拼命地追趕,并調動了心中所有對美女的想象去猜想她的容顏,你覺得她就是你今生要找的那個人……你累得氣喘吁吁,汗流浹背,好不容易追趕上了,卻發(fā)現(xiàn)這個女子臉上有一塊疤痕——突然間,你們的距離被這塊難看的疤痕給拉遠了。
人們活得累,是因為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距離如同溝壑,橫在人們之間。真誠的人為了填補這條溝壑,傾注了一生的熱情,到頭來發(fā)現(xiàn),這條溝壑是貪婪的饕餮,任你掏心拋膽,也難消泯——很多時,我們卻很難明白這個道理。我們恨不得把心捧出來,把真情全部奉獻出來,讓世界感動,讓別人感動——我們所有的真誠與渴望都不外乎是想縮短我們與其他個體以及群體的距離,得到他人或群體的認同。其實當所有的人都來認同你時,便是你最孤獨的時候。孤獨有兩種可能:一種是誰也不認同你,一種是誰都認同你。人活著有一種潛藏的使命,就是征服他人,征服世界。當所有周圍的人都對你說“不”時,你會因無法進入群體而孤獨,而當所有人都向你舉起贊美的雙手時,你就會體驗到被所有人認同的孤獨。
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有物質化的空間距離,還有精神化的心理距離。無論對于我所仰慕的人,還是平常的生活在我周圍的人,我都愿意保持著一定的距離,我不相信沒有距離的人際關系,即便是對自己最信賴的人我也要保持一定的距離。我可以把一顆心交給你,卻不可以讓你與我沒有距離。因此,我與最好的朋友間也不顯得怎樣的親密,但我重視心理距離,我會時時地想起朋友,在心里想念著朋友,祝福著朋友。越是我所尊敬的人和仰慕的人,越是要保持距離,哪怕我是多么渴望著靠近。對于敬慕我的人,也是如此。我常常心里默念著那一串串熟悉的電話號碼,卻輕易不敢按動,因為毫無顧及的語言交流會沖淡了積蓄已久的情感,淡化濃稠的思念,降低崇高的感覺!就像你精心儲藏的一瓶老酒,倘經常的打開瓶蓋嗅嗅,味道就淡了。我喜歡與有距離感的朋友相處。
把愛情的距離詮釋得經世絕倫的是柴科夫斯基和梅克夫人。他們因音樂成為知己。他們同在莫斯科一座城市,通信十三年,信件累計千余封,彼此對對方每一天所思所想所為的了解程度,遠遠超過同在一個屋檐下生活的夫妻,但他們從來沒有主動相見過,也不曾用語言交流過一次。梅克夫人曾經想見上柴科夫斯基一面,但她越想見越激動,越激動就越怕見面,最后她只向他要了一張照片。她見到照片后說:“它使我的世界燃燒,使我的心又光亮又溫暖。”他們有過多次能夠見面的機會,但彼此都理智地避開了。據(jù)說,多少年后,柴科夫斯基是叫著她的名字離開人世的,而梅克夫人聽到消息之后,不久抑郁而終。是距離、神圣的距離成就了這段奇特的友誼和不朽的愛情,讓我們在這紅塵滾滾、欲望橫流之世,分享到曠世絕倫的愛情經典,感受到愛的至真至潔,至美至純。
愛情有了距離,才有了保持愛的完美的可能。有人說婚姻是愛情的結果,卻是對愛情的傷害,此言不無道理。親情和友情無論多么親密,也都應該保持一定的距離。三毛曾寫過:請親戚來做鄰居,你就多了個仇人。朋友也不益于住得太近。親密的感覺是需要一定的距離才會產生的,天天見面的兩個人很難有思念和牽掛的感覺,幾天不見,大不了好奇地想一想:他這兩天忙啥呢?再牢固的愛情也需要有各自隱秘的心理空間和各自相對自由的活動空間、交際空間,這段空間很神秘,就像風箏,放線太長了,風箏隨時都會隨風飄去,而放線太短了,風箏又飛不起來。在這長短和抻拉之間,完全在于個人的把握。
(未完待續(xù))
原載2008年《海燕·都市美文》
[責任編輯: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