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年味(組詩)
文化信使/張彥杰 編輯/雅賢
聊著詩歌取暖
這是東北的寒冬臘月嗎
一大早,我就被
玻璃窗上的冰花迷住了
一棵南國的椰樹,一條
遼西的河流,還有一張書桌
一位凝神寫詩的女子
北方的詩意不適合言傳
冷色調(diào)從三九開始的
我的骨子里落了一層霜
圍著爐火,喝點小酒
三五個朋友都是性情中人
都想來一個酒后詩百篇
聊聊詩歌,心就暖了
冰做的世界,一點點地
融化了那個叫年的字眼兒
城市與鄉(xiāng)村之間
我把自己鋪成一條小路
在城市和鄉(xiāng)村之間
任春風(fēng)從路上走來走去
我時刻想著父親母親
想著回家過年的日子
我的孩子也從路上走過
走到小小的故鄉(xiāng)
走到有喜鵲報信的地方
拜碣祖上人丁興旺的老宅
佛前,點燃一注香火
我心甘情愿地鋪一條路
不用拐彎抹角
什么時候父母走上這條路
故鄉(xiāng)就離我近了
我奉獻一座城池,予以回報
打開窗,風(fēng)進了屋
打開窗,風(fēng)進了屋
還有一顆草子
攜帶一縷冬日暖陽
我早已沒有心情寫詩了
那些酸溜溜的文字
用來煮一杯清茶提神
窗外隱約有人喧鬧
遠方有人呼喚
都不能入我的法眼
我只盼望著過年那天
種下的草子會冒芽長葉
草尖可以刺破紅塵
小年,有溫暖的陽光
小年的陽光很暖
我似乎聞到春天的氣息
窗外的梧桐樹靜靜地站立
馬路上來來往往的人
夾帶一股春風(fēng)
回家,也是回故鄉(xiāng)
腳步急促的不能形容了
這時候
最好有一片葉子飄落
最好爆竹開花
把那個叫年的節(jié)日
迎進貼著對聯(lián)窗花的屋子
祝福,被紅燈籠高高掛起
兒時的春節(jié)
老祖宗留下的習(xí)俗
誘惑了一代又一代人
四千多年了,味道還是濃濃的
紅對聯(lián)與紅燈籠各自成景
灶王爺上天言好事去了
該是殺年豬辦年貨的日子
父母曾經(jīng)那么漫不經(jīng)心
低矮的籬笆門擋不住風(fēng)雪
父親在炕角麻利地纏著笤帚
我們在熱炕頭寫著作業(yè)
母親手里的麻繩一下下抻長了
打發(fā)臘月,我們有自己的方式
鄰居家的二踢腳開始吵人了
一掛小鞭兒掰成兩截給哥哥弟弟
父親說咱不花那冤枉錢
賣掉這笤帚,學(xué)費就攢夠了
不用關(guān)心班車火車是否正點
二斤肉五斤面蘿卜土豆大白菜
父母守著我們,我們守著父母
一幅年畫帖在心里,揭不下來了
年在記憶里發(fā)芽
爸爸將一盆木火放在屋門口
年三十的餃子下鍋了
哥哥點燃了唯一的一掛小鞭
我抱著小黑狗躲在門后
吃了餃子我就長了一歲
爸媽的臉上笑瞇瞇的
沒有紅包也沒有壓歲錢
我學(xué)哥哥的樣子跪在地上磕頭
如今才知道那時多么幸福
想起來笑聲飛出老遠
紅頭繩扎成蝴蝶結(jié)
在花棉襖上停下了翅膀
奢望這樣的日子重來
認真地磕個響頭給爸媽
給一個純情的歲月
春天的溫暖永遠駐在心里
我可以像南山坡的青草
割了一茬又一茬
依然在一個陽光晴好的早晨
長出爸媽一輩子的念想
臘八粥
母親的臘八粥
是三星一竿子高時開始熬的
灶鏜里燒的高粱桔
父親在大門口站了一會兒
進屋哈著手說
又是咱家的煙筒先冒煙兒
三星兩竿子高時
我已經(jīng)喂飽了小肚瓜
和哥哥一起去碾道碾高粱渣了
我知道,明年
我家的高粱還是先紅尖的
那時,我也長高了
年總是來去匆匆
時間拉長了,也可以縮短
明明還在遠方打盹
眨眼功夫來到了跟前
年總是來去匆匆的不禁念叨
只是我,一伸手就夠著紅燈籠了
成熟的目光越發(fā)蒼老了
所有人的心情不在一個頻道上
童話世界浪漫的主題
被裝訂成各種版本
一代又一代,相傳至今
我曾緊攥一張窄窄的車票
無數(shù)次回到鄉(xiāng)下老家
思念瘋長了三百六十五天
剛從眉頭滴落,又在心頭發(fā)芽
好在,年最適合種植親情
小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