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柞樹下的回憶
文/代連琢 編輯/明月
(文圖無關(guān))
小時候,我家住在山溝溝,小村三面環(huán)山,只有一條通向山外的路。村口高高的土坎上,有一棵幾個人都合不攏的大柞樹,寡淡無奇的偏僻山村,就因為有了這棵老樹而被人津津樂道。村里的老人也不知道樹齡幾何,都稱它為神樹,這棵樹就像一位道骨仙風(fēng)的老者,不分晝夜地把小村佑護(hù),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將故事向村里村外的人講述……
大柞樹下的石頭屋住著一個瞎老頭兒。附近的百姓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曾經(jīng)參加過抗美援朝,眼睛就是在那時被炮彈崩失明了。他常常把自己的戰(zhàn)功掛在嘴邊喋喋不休。每當(dāng)農(nóng)閑的時候,男女老少都圍坐在他身邊,聽他講槍林彈雨,殺敵滅寇。尤其是我們小孩子,更是什么也不管,什么也不顧,總是聚精會神地聽他講訴,若是講到興頭上,他唾沫星飛濺,可我們?nèi)允俏嬷彀桶压适侣犕?,因為他講的故事栩栩如生,其感染力遠(yuǎn)遠(yuǎn)比得上我們平時愛不釋手的兒童畫報和小人書。
但他有一個壞毛病煩得讓我撓頭,一天天的拄著一根油黑的木棍挨家挨戶地走,更喜歡我家的熱炕頭,一坐就坐到月上柳半梢??粗珠L又黑的指甲和他的垢面蓬頭,令我們常常作嘔,姐姐們不好意思說,總是想著法兒鼓動我把他攆走。爸爸媽媽可憐他沒家沒口,還常常給他一盤花生豆,再溫點小酒,他捻著打著卷兒的胡子,卻喝個沒夠,我氣得暗地里直跺腳,媽媽對我說:“你大爺呀,雖然人邋遢,但心眼兒好,小孩子要學(xué)會尊老愛幼。”我心里這個氣呀,哼!早晚有一天我要找他“報仇”!
有一天,剛下過雨,他油黑的小木棍又響在了村口,我靈機(jī)一動,計上心頭,假惺惺地走上前去,甜甜地叫了一聲:“大爺,雨后路滑,我領(lǐng)你走。”他嘴角一咧,“真是個好心的丫頭!”我就拽著他的黑木棍一路上邊走邊聊,我清清楚楚地知道,他太熟悉小村的旮旯犄角,就說些好聽的笑話,讓他的思緒跟著我跑,他聽得不停地咧嘴笑,我就這樣把他帶到了泥濘不堪的小河套,扔下他,使勁兒地蹽。為這,媽媽用笤帚疙瘩狠狠地將我打了一頓,讓我長了記性,再也不敢想那些損招兒,害這個瞎老頭兒。
別看他眼睛瞎,但心靈手巧。他用荊條、高粱秸稈編制成的笤帚,刷子還有筐筐簍簍,既好看又耐用,村里的人都贊不絕口。尤其是用各色的塑料包裝繩扎成帶有圖案的小筐,那叫一個精致,若是有人拎著它,就說明該人是他的親戚和要好的朋友。他也送了媽媽一個,因為他說,沒少吃侄媳婦做的飯菜,沒少喝侄媳婦溫的小酒。媽媽也十分珍惜瞎老頭送的禮物,那時候村里的婦女很少有漂亮的裝飾包,趕集上店不是拎著籃就是挎著筐,像這樣精致的都是走親訪友的時候才用上它。若是惹來羨慕的詢問,媽媽也總是可勁兒地夸那瞎老頭多么多么的心靈手巧。
如今,習(xí)慣了城市的生活節(jié)奏,對于農(nóng)村的風(fēng)土人情或多或少的不適應(yīng)了,但每每看到那似曾熟悉的山村,我都會情不自禁地想起了那棵大柞樹下的瞎老頭。
[責(zé)任編輯|:雅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