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容前行
文化信使/宋文龍 編輯/雅賢
11月8日,在這秋冬交替的季節(jié)里,第17個中國記者節(jié)悄然而至。我非常熱愛記者這一職業(yè),捕捉新聞,記錄歷史,每天在“爬格子”的方塊世界中樂此不疲,猶如深秋晴朗浩渺的蒼穹那樣純粹。新聞需要的是記者對歷史責任的擔當,去追求每一件新聞作品的真實、完美和永恒的存在。所以,為了人民的重托,我們敢于鐵肩擔道義;為了社會的信任,我們樂于妙手著文章!
學生時代,我就酷愛文學,在“爬格子”的方塊世界中樂此不疲,作文常常被當作范文在課堂上宣讀,班主任田珍老師夸我是小“文豪”,再三囑咐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將來學有所成,引來了同學們羨慕的眼神,由此,年少的我便更加勤奮。一次,撰寫命題作文《我的理想》,同學們有的想當科學家,有的想當火車司機,但是,卻都是只有一個理想。而我的作文中,卻表達了想實現(xiàn)兩個理想的志向:一是當解放軍,二是當記者,引來了同學們的哄堂大笑,如今想起,倒也有趣!16歲那年,滿臉稚氣的我,走進了綠色軍營,新兵下連后,便被調到連部擔任軍誡員兼文書,琳瑯滿目的報刊雜志,讓我愛不釋手,名字也隨之變成了鉛字,在后來擔任團報道員、省軍區(qū)通訊員期間,讓我的文字水平有了很大長進,贏得了戰(zhàn)友們送的“小作家”的雅稱!卸甲歸田后,無論是在企業(yè)當政工干部、還是從事武裝工作,我始終沒有放棄自己的文字愛好,被多家新聞單位聘為特約記者,贏得了“遼輪一支筆”的美譽。企業(yè)改制后,我到龍城區(qū)人武部工作,一年的光景中,先后在國家、省市新聞媒體發(fā)表文章110余篇,有三篇文章被收入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的《基石》一書,在市委宣傳部、燕都晨報等6家單位聯(lián)合舉辦的文學征文大賽中,囊括一、二、三獎,作品被收入《感受輝煌》一書。2007年秋季,我放棄了十分鐘愛的武裝工作,到《龍城區(qū)報》任記者、編輯,從此,用玩槍桿子的手,開始耍筆桿子,一個嶄新的天地,令我欣喜不已。由此,我人生的兩個理想,在不惑之年完美實現(xiàn)。
屈指數(shù)來,在記者這個令人羨慕的崗位上,我已走過了9個年頭,寫了很多的人和事,感動過、憤怒過、哭過、笑過,各種滋味,如魚飲水,冷暖自知。在我留下的方塊世界中,曾為一貧困家庭呼吁,解決了罹禍男孩的昂貴醫(yī)療費;曾幫面臨輟學的大學學子,如愿圓了人生夢想;曾讓一位孝順賢惠的農家女成了國家民政部授予的最美孝星……每每寫完一篇文章,我總是反復咀嚼、認真雕琢,讓它成為精品,向社會傳遞正能量。如今,年頭久了,有些事已經漸漸淡出記憶,而有些事,卻如昨日剛剛發(fā)生一般,記憶清晰甚至刻骨銘心,這或許就是所謂的人生積淀吧——它將成為一筆無形的財富,給我思考和力量!我喜歡在夜深人靜的時候“爬格子”,任思緒飛揚,舞文弄墨間,堪稱趣味無窮!在堅守記者這陣地的基礎上,我始終堅守著記者的節(jié)操,不僅僅是為了人民賦予的“無冕之王”的桂冠和記者多么炫目的光環(huán),而是為了通過記者職業(yè)這個平臺,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和人生價值。忘不了已故戰(zhàn)地記者魏巍的《誰是最可愛的人》,讓一顆顆硝煙中的青松英姿挺拔,鼓舞了一代又一代國人;忘不了記者范長江在中國大地上風餐露宿,為了真理,在紅區(qū)與白區(qū)間坦然自如;忘不了許杏虎和朱穎短暫而永恒的婚姻,因為,他們是華夏兒女心中的最美百合。同行們那為了新聞事業(yè)舍生忘死的感人事跡,給予了我無窮盡的精神力量,在記者這個崗位上從容前行!
今天,我能當一名記者,從事自己喜愛的采編工作,我十分珍惜每一個或晴或雨的日子,每一段或名或暗的心境。我非常感謝老部長謝長興給了我這塊寬廣的舞臺,讓我對生活、對人生有了更高的認識和感悟,讓我的寫作水平有了很大的進步,讓我在茫茫人海中,感受了人生的樂趣,每當好友們喊我“名記”時,內心總是甜甜的、美美的。如果時光倒轉,人生再給我一次選擇,我依然會義無反顧地當一名記者,在夢想和寫作中不斷升華自己的人生境界,用精美的文字,記錄龍城的發(fā)展歷史;用閃光的鏡頭,留下龍城一個個美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