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国产原创中文av网站_日韩人妻无码一级毛片基地_国产福利在线人成观看_亚洲AV中文久久精品软件下载

【今日朝陽網(wǎng)】讀解蘇東坡(林愛華)

摘要: 我確定我不是追星族,影視里邊也常有幾個喜歡的明星。喜歡的程度至多是遇到他們參加的電視劇多看幾眼。倘若有星從天而降,又近在咫尺讓我擠一身臭汗去搏一文半字,打死也不干。但是有一個人,我是一定跳腳也要一睹風采的。這位幾乎令中國人家喻戶曉的明星名氣實在大得很,而且雖死猶生,歷經800載而不衰,他就是我仰慕的文學大師蘇東坡先生。

讀解蘇東坡

文/林愛華  編輯/雅賢

  我確定我不是追星族,影視里邊也常有幾個喜歡的明星。喜歡的程度至多是遇到他們參加的電視劇多看幾眼。倘若有星從天而降,又近在咫尺讓我擠一身臭汗去搏一文半字,打死也不干。但是有一個人,我是一定跳腳也要一睹風采的。這位幾乎令中國人家喻戶曉的明星名氣實在大得很,而且雖死猶生,歷經800載而不衰,他就是我仰慕的文學大師蘇東坡先生。

  敬佩一個人,就很想知道他的事情。終于有一天我在書店里看到一本《蘇東坡傳》,作者是以幽默著稱的林語堂先生。但它只是《林語堂文集》全十卷中的一卷,人家書店不單賣。而當時還是學生的我又囊中羞澀不能全部買下。于是以后一有時間我就去“看望”東坡先生,總算等到書店拆開文集賣我一本,便有幸將一座文學高顛請到了家里,得以走近一個充滿無窮魅力的人生。

  蘇東坡一生既為文,又從政。他21歲中進士,當時主考官是歐陽修,同榜進士除了蘇東坡,還有蘇轍和曾鞏。“唐宋八大家”中,一人為主考官,三人同中進士,可謂一段文壇佳話。作為當時文壇領袖的歐陽修對初出茅廬的蘇東坡十分賞識,他對自己的兒子說:記著我的話,三十年之后,無人再議論老夫。此話后來果然應驗。風華正茂的蘇東坡開始了仕途之路,也就開始了起伏迭蕩的政治生涯。

  讓一個儒雅風流,文章錦繡的人做父母官實在是百姓的福氣。蘇東坡每到一處,都為當?shù)刈鲈S多實事、好事:他存糧賑災,建“安樂坊”(既中國最早的公立醫(yī)院)方便百姓求醫(yī)買藥;他設計建造了日月潭,清理西湖淤泥,他開鑿河道,治水修堤,請免百姓官稅,他甚至以文人的善良去處理政務。蘇東坡任通判時,有一賣扇子的商人因時年天陰多雨,扇子賣不掉,無法償還債務而被告上大堂。東坡于是讓商人拿來二十把素絹團扇,開始在上面寫寫畫畫。完成后,商人抱著扇子剛走出官廳,扇子就被搶購一空,案子得解。這樣的斷案方法恐怕只有蘇東坡才會用,也只有作為藝術家的蘇東坡才如此判案。因為他骨子里的善良,也因為他的文人特有的品格。

  其實我倒覺得,蘇東坡更愛的是詩詞文章。他寫信給朋友說:“我一生之至樂在執(zhí)筆為文之時。心中錯綜復雜之情思,我筆皆可暢達之。我自謂人生之樂,未有過于此者。”為文不僅給自己帶來快樂,也給別人創(chuàng)造了精神食糧。歐陽修說他每收到蘇東坡新寫的文章就歡樂終日。宋神宗的一位侍臣也說,皇帝吃飯每有舉箸不食之事,必是在看蘇東坡的文章。這就是蘇東坡的魅力,這就是文學的魅力。

  蘇東坡是太優(yōu)秀了,這位亙古少有的文學大師,不但詩詞文章絢麗多彩,而且在書法、繪畫方面也卓有成就。他不僅創(chuàng)作了墨竹,而且創(chuàng)造了中國文人畫派。他通佛理,懂醫(yī)學,善烹飪,曉科學;他談吐機智,游蹤廣泛,嬉笑怒罵,皆成文章。不幸的是,蘇東坡在政治上卻很不得志,先是與王安石政見不合,后又與司馬光不相為謀。因此新舊黨人都對他詆毀攻擊,一生多次遭貶,做官的地方是一換再換,足跡踏遍大江南北。有幾次甚至是位子還沒有坐熱,調令又來了。他就像一葉被人牽住了線的風箏,在時起時落的政治風波中,被當權者拉過來,放出去。但不管怎樣放飛,他都是一只獨一無二的風箏,飛到哪里,都會給哪里帶來文化的壯美。

  現(xiàn)在我們回過頭來看,作為后人,我們假想如果蘇東坡不是總與當權者背道而馳,而是憑借他的文名,穩(wěn)穩(wěn)當當?shù)厣墓?,那么盡享一生榮華應該不成問題。可是這個人還是蘇東坡嗎?是那個“筆頭千字,胸中萬卷,致君堯舜”的政治家嗎?是那個“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崗”的豪放獵人嗎?是那個“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的雪堂主人嗎?是那個“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的有情丈夫嗎?肯定不是!蘇東坡是不會背叛自己的。就當時情勢而言,我們且不論政治黨派的是非,但蘇東坡不肯卑躬邀寵,終生對自己的主張原則堅定不移以及他在地方的多有建樹已經構成了他獨立的人品道德,而他詩文書畫藝術的卓絕更代表了他的精神之美。做一個全始全終的名臣難,成就一個偉大的人更難。對于蘇東坡來說,他寧可選擇后者。

  黃州只是很普通的一個地方,可是卻因一個文學大師的到來而不同凡響。因“烏臺詩案”而被貶黃州的蘇東坡,做起了江水風月的主人。他號稱“東坡居士”,自耕自娛,飲酒夜游。也許那個彈劾蘇東坡的御史也不會想到,倘若沒有他的吹毛求疵,文學大典中肯定沒有“大江東去”的絕唱,更哪來標榜千古的《前赤壁賦》和《后赤壁賦》及那篇只有85字的絕妙游記《記承天寺夜游》。在這些篇章中,全然不見蘇東坡以往諷刺的苛刻、筆鋒的尖銳,取而代之的是另一種曠達寬和的詼諧,智慧而深入的成熟。真正達到了“如行云流水,初無定質。但行與所當行,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態(tài)橫生”。血氣方剛并不代表勇敢,落拓不羈未必就是超脫。只有透徹人性智慧的光輝,袒露淳樸淡雅的性靈才是為人生、為文墨之極致。

  一個大文豪走了一個地方又一個地方,懷才不遇,壯志難酬,蘇東坡當時的心境肯定是壞透了,可是一部文學史卻因此而增色。我們是否該感謝當權派,如果不是把蘇東坡貶到這,放到那的,怎么會讓一個才華橫溢的人釋放出那么多或豪放、或傷感、或溫情、或憤怒的詞句來?又怎么能使這些優(yōu)秀的文化瑰寶如珍珠般灑落在山川河流中,灑落在天地之間。這濃厚的文化氣息,從800年前的土地上升起,讓所有路過人生的人感受到文化精神的美,道德力量的美,這獨特的美穿越歷史,穿越時空一直以他毫不減弱的厚重長久地感染著,滋養(yǎng)著一個民族的心靈。

  文章千古事,唯有不朽的文章才能千古。

【本網(wǎng)聲明】


網(wǎng)站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