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家里,樓下花園里的山藥竟然拉蔓兒,和絲瓜搶竹竿。本來是種著玩兒的,種著種著就認了真。
流年花事
文/張麗華 編輯/立軍
家里,樓下花園里的山藥竟然拉蔓兒,和絲瓜搶竹竿。本來是種著玩兒的,種著種著就認了真。
大叢的百合次第盛開,七十多棵,五種顏色。當年來自荷蘭的十幾個種球,在經(jīng)歷了幾個秋冬春夏之后,已經(jīng)枝繁葉茂。而同期栽種的唐菖蒲,竟然只度過一個花季,因為不耐寒,沒能等到下一個春天。
我不懂植物,對這些散種的百合,近乎如對小動物的放養(yǎng)一般,由著它們的天性,追隨著時令節(jié)氣,在夏日里開花,在秋天葉片變黃,在冬季的凍土下熬過北方特有的寒冷時光,在榮榮春日里萌芽破土。相鄰的不同顏色、不同花型、不同品種的百合,后代中竟然有新的表現(xiàn)型。家人取笑說,你干脆研究植物遺傳算了,咱家百合的自然選擇說不定就在提醒你可以做個課題來研究,否則豈不是埋沒了又一個孟德爾……
一日,稍閑,仿照“文言文”寫一段話,以供家人自樂:
某女,養(yǎng)花六載,因不諳花事,遂順自然。春來發(fā)芽,滿目驚喜。因忙,無意澆灌,憑天由命。恰天如人意,時時逢雨?;o語,開有期。今夏,滿園盛景,美不勝收。是夜臨花,不勝喜,記此。而后,一笑了之。
小鏈接
張麗華,網(wǎng)名一袋天椒,現(xiàn)就職于遼寧省朝陽市衛(wèi)生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