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鈴上的燕子
文化信使/賈雄偉 編輯/素雅
周一一上班,就發(fā)現(xiàn)辦公室房檐底下的電鈴上多了一個半圓形的燕子窩。上周五,我就看見有一對燕子老在電鈴周圍盤旋,我知道燕子夫妻是有在此筑巢的想法,卻不敢相信它們真的一定會把巢筑在每隔四十分鐘就“叮呤呤”呼個不停的電鈴上。畢竟電鈴太吵了,雖然圓形電鈴四外有方形鐵盒包裹,燕子把巢筑在鐵盒上占“地利”。
顯然我低估了燕子夫妻的筑巢的決心和毅力,僅僅不到兩天時間一個初具規(guī)模、半徑約有10公分的黃泥巢穴便宣告竣工。一下課,我就來到燕子夫妻的“新居”底下觀賞它們的舞姿---它們倆沒事美滋滋地站在窩邊一蹦一跳地起舞,好像在為一個季節(jié)的美好生活興高采烈、奔走相告。這兩只燕子不像特別老的燕子,毛都是新的,色澤鮮亮,又黑又密。正因為它們的年輕,才會在這么短的時間內(nèi)就把新家修葺一新,才會在繁忙的勞碌之后嘰嘰喳喳地歡呼、忘乎所以地慶祝。
在前排教室上課累到眼睛發(fā)緊時,我也會透過窗口瞅一眼房檐下那對辛勤持家的燕子。夫妻倆交替地飛翔到窩里,是往窩里續(xù)些草棵還是在窩里墊些雞毛?它們八成要下蛋生小燕子了吧?我欣喜地想??此鼈儠r而全身陷在窩里,時而雙腳扒住窩沿,時而在窩前比翼雙飛,時而在電鈴聲嗡嗡響起時迅疾逃離窩外……這是一雙身手敏捷的燕子,它們不可能不知道電鈴的危害,幾十分貝的噪音連人聽見了都被震得耳朵根子發(fā)炸,何況是兩只只有幾斤重的燕子呢?可它們?nèi)砸盐葜谶@里,或許是沒有比這里更合適的方位、更安全的所在了---舊式民居都已消失,新式北京平房取消了天窗的設計,燕子不可能鉆到屋里在檁子底下筑巢了。而北京平的房檐與墻體呈垂直的九十度角,燕子把泥從幾里外的小河銜來,往墻上沾多少塊,過一會兒因為稀泥變干就會掉下多少塊---缺少橫向的承托物,加上水泥墻體分外光滑,燕子在新式樓座子上筑巢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而學校里的學童無論如何也比社會上的混混有愛心,他們不會忍心也不敢在老師眼皮底下把一個精致的巢說捅掉就捅掉吧……
中午我把燕子在電鈴上筑巢這件事跟同事們說了。他們沒有表現(xiàn)出特別驚異的神情。一位教《科學》的老師說燕子在電鈴上筑巢真是傻,因為電鈴響起時鈴體會發(fā)生劇烈震動,說不定會把它們剛下的蛋震破的。我倒是挺在意這話的,如果燕子伉儷有家可歸卻不能生兒育女,它們的痛苦之情肯定不亞于患上不孕不育癥的人類夫妻吧?
那就每個工作日觀察飛入尋常小學校、說不定是舊時王謝堂前燕后裔的那一雙飛來飛去的燕子吧!它們漂亮而有活力、矯健而有干勁、樂觀而有奔頭;它們每天比我們有更多時間佇守這個山村的校園,做從河邊到校園、從山腳到校園做三點一線的折返運動;它們?nèi)粘龆?,日入才息;它們一邊啄食一邊唱著歡樂的歌兒;它們把屎拉在窩外,多數(shù)都落在電鈴的盒子上,也有不小心落在電鈴外面、砸在從電鈴底下經(jīng)過的人的頭頂上的---但我們一句也不會罵它們---燕子夫妻帶來了吉祥如意,它們把閑適和恬靜、和睦與溫暖帶給天真無邪的老師和同學,我們要謝謝它們,用每天若干次朝向東北方45度角的巴望謝謝,用課間大聲、開心的喧嘩和課上朗朗的讀書聲、沙沙的寫字聲謝謝……
微信公眾號:今日朝陽網(wǎng)(添加方式:微信→新的朋友→搜索公眾號“今日朝陽網(wǎng)或jrcyw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