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黃昏時分到住宅樓下散步,偶然發(fā)現(xiàn)在許多不知名的花草叢中有幾簇打著花骨朵的九月菊,觸發(fā)了我久遠的回憶。
又見九月菊
文/馬鏞(遼寧朝陽)
黃昏時分到住宅樓下散步,偶然發(fā)現(xiàn)在許多不知名的花草叢中有幾簇打著花骨朵的九月菊,觸發(fā)了我久遠的回憶。
那是三十多年前的深秋,父親在自家的小院里種的幾盆九月菊,迎著襲人的寒氣凜然怒放了,一支支乳白色的花兒,那樣挺拔,那樣皎潔,那樣高傲。那時正在上中學的我,看到滿園的蕭瑟,被這九月菊的氣質(zhì)深深感動,曾寫過《九月菊》,發(fā)表在報紙上,謳歌九月菊的氣質(zhì)品格。
自然喻人,天人合一。在姹紫嫣紅的百花園里,能有幾支像九月菊一樣的花兒,不慕嬌艷,不爭炎夏,獨立寒秋;在魚龍混雜良莠不分的社會里,能有多少人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品德高尚,若超然世外。歷史是一面鏡子。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中不乏燦若星河光彩奪目的人,他們不慕浮華,潔身自好,篤定前行。他們中有的治國創(chuàng)業(yè),名垂青史;有的著書立說,百代傳頌;更多的默默無聞,天地可鑒?,F(xiàn)今社會,我們更需要千千萬萬這樣的人士,像九月菊,不畏寒霜,傲然怒放。
我凝視這含苞欲放的九月菊,再一次想起敦厚慈祥的老父親。
小鏈接馬成虎,筆名馬鏞,自幼酷愛文學 ,現(xiàn)退休閑適,偶有感悟,舒之為快,貽笑大方。
[編輯 雅賢 編審 春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