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善意叫不拒絕
文/文化信使 包明麗(遼寧朝陽)
家里有線電視的遙控器按鍵不好使了,看電視的人受不了了。他說,這遙控器應該只有交有線電視費的網(wǎng)點有售,于是散步時順便去買。
到了網(wǎng)點,工作人員說賣沒了,也不再賣了,其他網(wǎng)點有賣的。我們還沒走到門口,那位工作人員就喊住了我們,說他這有個舊的,沒壞,著急可以先用著。
我剛想說不用,有人已經萬分感謝地接過了遙控器。我有點懵了,因為他職業(yè)病嚴重到了潔癖的程度,每天洗無數(shù)次的手,仿佛他的手永遠保持在手術室的無菌狀態(tài)中,怎么會要別人的舊遙控器呢?
出門過了馬路后,我問他為什么接過遙控器?他說,人家一片好心,不要會讓人家尷尬的,又不認識,好意難得,沒法拒絕。
我還是第一次發(fā)現(xiàn)他的心思也會如此細膩。
想起冬天時,在母親家吃黏豆包的情景。我很愛吃豆包,小時候吃過很多親戚家做的,覺得都沒母親做的好吃。我咬了一口豆包,覺得味道不對,不好吃。母親說就我嘴刁,這是嬸子送的,母親也說她做的不是很好吃,但人家好心好意送了,怎么好意思說不要呢?母親一輩子是不肯浪費一粒糧食的,所以不好吃她也微笑著吃。
母親還說,嬸子和她說,妯娌就剩她倆了,不容易。母親78歲了,嬸子比她小五歲,經常從集上回來,給母親送個香瓜什么的。我聽著想笑,老小孩小小孩,小孩子互相喜歡了,會送吃的。我問母親,你都要了?母親說,你嬸子那真誠勁不忍心拒絕,收下的不是東西,而是一份心意。
想起了一則故事,日本歌舞伎大師勘迷扮演古代一位徒步旅行的百姓,為了力求演出真實,他故意將鞋帶松散開。正要上場時,旁邊有人提醒他說:“您的鞋帶松了。”他報以一笑:“謝謝你??!”隨即蹲下,系緊了鞋帶??斓轿枧_入口處,他又蹲下,把剛系好的鞋帶又弄松。原來,他是想通過鞋帶的松散來表達旅人行程的顛簸和疲憊。一位記者恰好捕捉到了這幅畫面,不解地問道:“你何必多此一舉?為什么不直接告訴別人這是演戲的需要呢?”勘迷大師微笑著說:“以感謝的心去接受別人的善意提醒,是件快樂的事。”
生活中,當別人在表達善意時,我們要欣然接受,并致以真誠的謝意。這樣既成全了別人善意的付出,同時我們也會感到貼心的溫暖。也許別人的“善意禮物”并不實用,我們也要默默收下別人的善意,并心存感恩,這何嘗不是一種善意呢?
[編輯 雅賢 責編 趙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