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農歷七月七,民間傳說七月七牛郎織女鵲橋相會,自然想起秦觀的詞《鵲橋仙》來。
秦觀《鵲橋仙》的超然心境,值得我們學習,不是嗎?
文化信使/王慶民 編輯/趙盼
丁方圓 繪圖
今天,農歷七月七,民間傳說七月七牛郎織女鵲橋相會,自然想起秦觀的詞《鵲橋仙》來。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論者對這首詞的評價很高。主要原因是:歷代題詠牛郎織女的詩詞很多,多數是從“相愛而不能廝守”的角度,或抒發(fā)相思之苦,或表達離別之恨,情調凄楚。而秦詞卻另辟蹊徑,歌頌堅貞不渝的愛情,尤其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成為后人表達愛情的警語。
可我覺得這首詞是在抒發(fā)無奈的心緒。
上闋,主旨應是寫相會的激情。一年才有的一次相會,怎能不激情潮涌、感慨萬端!欣喜、狂喜、喜欲狂!當然“勝卻人間無數”了!
下闋,抒發(fā)感慨。雖我們不能朝朝暮暮在一起,我們要保持久長的不渝的愛呀!
似水柔情,如會在夢境,可又不得不分手,有什么辦法呢?因此只好自慰:我們雖不能在一起,我們的情要久長?。?/span>
試想,兩情若是久長時,又總朝朝暮暮在一起那不好嗎?自寬自遣,自我超脫,一種心境而已。不得已而自樂,排遣,自修的功夫。蘇門四學士的秦觀,深得東坡先生的超脫情趣呀。
由此及彼,將心比心。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如果都抓住不放,郁郁寡歡者有之,歇斯底里者有之,有限的人生,無限的苦難!
排遣放下,需要歷練,需要戰(zhàn)勝的是最難戰(zhàn)勝的敵人——自己。古人擺下了多面鏡子,我們照一照,修身,有益。
小鏈接
![](http://thealdertree.com/uploadfile/2018/0816/20180816035142495.jpg)
王慶民,蒙古族,大學文化,中共黨員,退休于遼寧朝陽師專,副高級職稱。今日朝陽網文化信使,遼寧省散文學會、楹聯(lián)學會會員,朝陽市作家協(xié)會、詩詞學會會員。愛好寫作,有詩詞、散文、小說、楹聯(lián)、教學論文等發(fā)于《詩詞》等各級報刊。曾被評為朝陽市優(yōu)秀楹聯(lián)家。有一些作品在省市級比賽中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