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秧歌匯演憶幸福童年
文化信使/王學(xué)英 編輯/繁花似錦
正月十四,喀左一年一次的秧歌匯演如期舉行。
一大早同事們相繼來到公司,你一言她一語地說起秧歌匯演之事,都是興奮不已。還好,非常人性化的領(lǐng)導(dǎo)發(fā)話了,想看秧歌匯演的人把手頭工作安排好,可以去現(xiàn)場看看。同事們太高興了,匯演就在天成廣場,離公司特別近,所以同事們?nèi)隽藲g兒似地跑到了廣場。
2017“利州之春”杯喀左民間民族秧歌匯演隆重開幕了。偌大的天成廣場鑼鼓喧天、鞭炮齊鳴、人山人海,熱鬧的無法形容,據(jù)說有來自不同村鎮(zhèn)的17只秧歌隊進行表演,各有自己的看家本領(lǐng)和特色。舞獅子的、劃旱船的、戲毛驢的、撲蝴蝶的,還有背閣兒(民間的一種秧歌舞蹈,一個大人扛著一個小孩兒,小孩兒在上面扭,很好看)。穿上各色戲裝,扮著各種戲里的角色,駙馬爺和皇姑啊,楊宗保和穆桂英啊,《西游記》里的師徒四人啊,濟公活佛啊,七仙女啊,逗笑的憨男傻女啊等等,那叫一個熱鬧。17只秧歌隊排著順序相繼走過來,高蹺秧歌比較歡實兒,蹦著高兒的舞過來,高蹺落地踩出節(jié)奏的響聲,看的心里興奮。少數(shù)地秧歌是老年人組成的,手里拿著的牌兒上寫著字,都是響應(yīng)國家號召的字,宣揚了積極向上的傳統(tǒng)文化精神。人太多,后面看不見的都舉著手機在拍錄,一個個手都凍紅了、凍僵了,也想記錄下精彩鏡頭。據(jù)說現(xiàn)場各個媒體專業(yè)攝像不低于50個。鑼鼓手、嗩吶手都在三輪車上奏樂。這么冷的天,寒風(fēng)作響,大人還沒什么,我最心疼背閣兒那幾個小孩兒。年齡也就在6-12之間吧,跟大人一樣堅持著入戲的表演,家里大人支持,孩子自己也真的是棒棒噠!
看到背閣兒的幾個小孩兒,讓我想起了小的時候。
從小我就喜歡高蹺秧歌。那時候每到正月扭秧歌時我就盼著快點兒長大,也要參加秧歌隊。寵愛我的爸爸在我十一歲那年給我做了一副迷你小高蹺。爸爸特別手巧,做的小高蹺我特別喜歡,愛不釋手,晚上睡覺都舍不得卸下來。開始還不會,爸爸就每天都扶著我學(xué)。他去鄰居家串門都扶著我一起去,走累了,爸爸就背著我走,好幸福。在爸爸精心、耐心的陪護下,我終于學(xué)會了。有一次我自己在院子里踩高蹺玩,當(dāng)時院子都是土地,有裂縫,高蹺腿兒踩到了地縫里,我摔倒了。倒在地上我就喊爸爸,他出來趕緊扶起我,問我磕到哪里了,疼吧。起來一看過年的新褲子磕破了,膝蓋疼我都不在乎,特別心疼新褲子,我就哭了。那時候一年里就是在過年時才能穿上一條新褲子,哭的很委屈。爸爸用他那寬大粗糙的手把我扶起,給我捂手。爸爸說:“快進屋歇一會兒吧,看這小手兒凍得都紅了,別哭了,讓你媽給你縫縫就好了,你媽手巧,縫完就看不出來了。”爸爸總是寵著我,從來沒打過我,脾氣很好。爸爸一笑眼睛就會瞇成一條縫,這個特點我繼承了。十六歲時,村里秧歌會的會首知道我會高蹺秧歌,就來家里找我去參加秧歌隊,我的心愿終于可以實現(xiàn)了!會首還讓我自己去挑了一身新秧歌服,是一套七仙女服裝,還有頭飾。領(lǐng)了衣服頭飾和高蹺回來,別提心里那個美了,趕緊先穿上試試,都夸我好看。后來就相繼參加了三年秧歌隊,20歲那年由于要上班,再就沒能參加。現(xiàn)在爸爸不在了,四年前因為腦血栓去世了。童年的每一點一滴的幸福都有爸爸的心血,每一段童真的笑聲里都有爸爸的身影。
回過神兒來,體現(xiàn)著濃厚的東北“年味兒”的秧歌匯演還在進行著,一片安樂祥和、國泰民康、繁榮富強的景象。這一場匯演背后不知道凝聚了多少人的辛勤付出。天氣雖冷,可是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歡笑。左右心情的不是外界因素,而是自己的內(nèi)心,心里若美,何處不春天!
[責(zé)任編輯 趙威]
![](http://thealdertree.com/uploadfile/2017/0217/2017021711153819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