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將思想融入書法的江南才子謝佳華
文/林偉光 編輯/云楓
我家里藏有不少名家的書法,可是我更喜歡謝佳華的書法。不完全是藝術的原因,我與他惺惺相惜,有更多的共同的情趣。尤其是我從他的書法中,讀到了當下已很少見到的那種書卷氣。
自從書法脫離了日常的常態(tài)而成了藝術,在炫技上就被或多或少地夸大了,都以為很了不起,就和日常漸行漸遠了,當然也就上了神龕,讓人有些敬而遠之。
書法是藝術,當然不錯,可是它又是日常的一種字體形態(tài),如果忽略了這一點,也就偏離了書法的根。要知道,書法的存在有它廣泛的群眾基礎,離開這一點,書法也就沒有根了,所以,強調它的書寫性,是很有必要的??上В腥绱擞X悟的書法家,已經越來越少了。因此,謝佳華書法的意義,就顯得格外的突出。
謝佳華的書法,有他孜孜追求的理想,有他獨特的領悟,但更主要的,卻是他進入某種境界之后的放得下。放得下,就是隨意、隨緣,可是幾人能夠如此?這就是謝佳華的聰明和睿智了。他懂得藝術之道,不在刻意,乃在放松,觀花看云,聽雨拍曲,或者美食、苦茶、琴棋、詩文,他是深諳陸游所謂的“功夫在詩外”者。
每天,他在沂園坐地,三教九流,來者都是客,清茶一杯,上天入地,他顯得神采奕奕,沒有一點倦態(tài)。這是我最欽佩的。他哪里來的精力和饒然興致?有時,我對他的“來者都是客”頗有些腹誹,覺得浪費了他很多創(chuàng)作時間?,F(xiàn)在想來,卻是我的錯了?;蛘?,藝術不是都要曲高和寡的,有時候,陽春白雪也可以下里巴人的。不見得所有到沂園的人,都能夠欣賞謝佳華的書法,讀出它的妙來,但我想,更多的人會因為受他的人格魅力影響,而喜歡他的作品。
明代張岱說過,人無癖不可與交,以其無真性情。這話說得甚好。凡人者都得有真性情,沒有真性情的只是神龕里的偶像??墒?,偏有不敢流露出真性情者,尤其擁有某些名氣或地位的人,就更是要千方百計地遮擋了,這其實是矯情,如果帶進了創(chuàng)作中,就更是可怕,滿紙的荒唐言。
謝佳華是有癖的人,是個性情中人,愛美食嗜好茶,好弄古琴,吟詩作對。有一回,我和他一起參加廣東省汕頭市金平區(qū)文聯(lián)組織的采風活動,游覽河源市的老縣城陀城,我和他去游覽老街??吹贸鏊砩嫌泻軡庥舻膽雅f情緒,對那些日常的,已經不常見的東西,他表現(xiàn)出格外的興趣。有的人也喜歡這些舊物,可是,他們喜歡更多的,卻是關心它們是否具文物的價值。但佳華不是如此的,他的喜歡,就是喜歡而已。在他的鐘情里,卻有著對藝術的美的欣賞的因子,一種迥異俗流的審美意趣?;蛘哂捎谒兄绱说膶γ赖莫毺馗惺?,我才能從他的書法里,讀到屬于他的美麗神韻。
他的書法,每一幅都是一次創(chuàng)造的過程,他力求不復制。不但不復制古人,也不愿意復制自己,這很難。他也未必都能夠做得到,可以說,這也是對自己的一種折磨,一鞭一道痕,你說容易嗎?
近日,我讀董橋的文字。我喜歡他的文章,常常隨手閱讀,總可以給我一些啟迪的。他對自己的文章有如此幾句話,很好。我禁不住也做回文抄公:“然則我平生文章雖然寒傖,畢竟隨意而為,不求梅之靜,不羨草之動,不問郎官雀,不過圯上橋。人之視我,我之視人,孰得孰失,都成硯面桃花、琴上竹葉耳。”說得真好。我寫文章時,總是向往著如此境界,實際操作后,才知道說是容易,但要做到時,卻是千難萬難的。
這其實也可以移用于書法等其他藝術的創(chuàng)作。他所說的,就是努力表現(xiàn)個性的風格。沒有個性的藝術,并不能稱為藝術,不過是一種技術而已,藝術非獨具面目不可。只是以此而衡量,則要使多少所謂的藝術家變成土雞瓦狗了,呵呵。
佳華的書法,卻是經得起如此考驗的。掛在那里,在眾多書法作品中,它都會讓你一眼認出來的,這就是個性。他的書法,其實并不張揚,浮華如塵埃,風一吹過,就蔫了。可是它不然,質樸在那兒,有一種風骨撐著,好像古人所強調的那種士的氣節(jié)。
謝佳華最不喜歡別人當面恭維他的書法,他會臉紅的。雖然他東西南北辦過多次展,也漂洋過海到過日本、韓國多回,備受人們的青睞。還有更多的人們也希望他談書法,有不少大學的藝術系也曾盛邀他去講課……但是他依然保持低調與謙遜。他的書法理論,在廣東省書法界很有名氣。我讀過他一篇論文,是談書法的音樂性的,很有新意,弦外有音,不是那些高頭文章所能比擬的,可見他的理論造詣之深厚。
閑來,他似乎更喜歡讀讀文章,寫寫文章,尤擅長寫題跋類的文字。我多次現(xiàn)場看他創(chuàng)作,幾乎是不假思索,信筆寫來,用他的書法,在宣紙上構成精采的作品,文字與書法交相輝映。有一篇《韓江上的槳聲燈影》,當年是經我的手編發(fā)的,很有情致,掌故、見識、文筆俱佳,可以見出他文學上湛深的修養(yǎng)。收有此作的《沂園筆記》,2012年榮獲第五屆全國冰心散文獎。以書法家的身分而問鼎文學獎,你不能不說他創(chuàng)造了奇跡。
或者,你會說他不務正業(yè),這是陋見,他的博雜和泛覽,造就了他書法風格的底色,對中國文化的厚積和觀照,托起他手中生花的妙筆。他對書法的理論滋養(yǎng)了創(chuàng)作,站在一種高遠的境地,接續(xù)過去和當下。閱讀之際,我感受到他的思想,他的書法所構筑的是自己的一番文化風景,世界就在他筆下展開,教人歡笑或者沉思。我發(fā)覺了他的“野心”,比如借著書法創(chuàng)作一個思想而不只是藝術的世界,讓思想借助藝術飛翔于人們的靈魂。
傳記作家佩斯說過,愛因斯坦“雖然發(fā)明了能量和質量的偉大公式”,可是,他不滿足,相信“能量后面一定還有其他的東西”。這種不懈探索的好奇,是具大襟懷者所有的優(yōu)良質素,它決定了他們的內心世界博大如海。
記得古人說過創(chuàng)作的三個境界:“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更多的人們一輩子都在山里打轉兒,能夠到“看山不是山”境界的已經不多了,只有少數(shù)的人,才能夠“看山還是山”。而謝佳華早過了“看山不是山”的境界,他是否能夠笑看青山——山還是那座山呢?我是充滿信心的。不是因為我們是朋友,而是他有這種實力,更有不懈探索的、如愛因斯坦的優(yōu)點。他也相信能量后面還有其他的東西,為什么不去探求呢?
人壽幾何?可是總該有一種精神超越這些,那就讓生命盡情綻放光彩吧!
?。ū疚淖髡呦抵袊骷覅f(xié)會會員,黃曉偉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