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秧歌扭得歡
文化信使/張冰 編輯/素顏
過年的鞭炮稀稀落落的還沒有停下來的意思,緊接著迎接高蹺秧歌會的鞭炮又響了起來。正月十二三,正是秧歌走街串巷扭的熱鬧的時候。你看,那一撥撥的高蹺會,在會旗的引導之下,從這個門口進那個人家,后面跟著男男女女,滿臉都掛著喜慶。認識的不認識的見了面都說著過年話。
我對秧歌情有獨鐘,每年的春節(jié)都想看看,想到人堆里湊湊熱鬧。
凌源大十字的新華書店和華麟大廈門前,那里有著高高的臺階,站在上面看得清楚。遼西的正月雖說已過了打春,但是天氣還是出奇的冷。那里沖陽,溫暖的陽光照在人們身上,加上熱鬧的氣氛,人們完全忘記了寒意。盡情地享受著節(jié)日帶來的歡欣和快樂!一些穿的紅紅綠綠抱著孩子的女人,和一些老人老早就在那里占上了好地方,脖子抻得老長等著秧歌一撥接一撥得過。孩子們凍得通紅的小手,攥著一串糖葫蘆,順著人空亂串,一會不見了,急的孩子媽一個勁的的吵吵,拽回來照著屁股拍打兩下:“跑、跑,一會跑丟了,讓拍花的給你領走了。"小一點的孩子則騎在爺爺的脖梗子上,順著喇叭的歡叫聲張望著。
我信步邁上臺階,想充分享受一下陽光的溫暖。此時,咚咚的銅鑼聲由遠而近。
啊!久違的聲音,依然這樣熟悉。思緒像脫韁的野馬,一下子拽回了童年的那個地方。
小的時候盼望著過年,盼望著過完年的秧歌會。第一個鑼鼓點敲起的時候,大人孩子的心就隨著喇叭聲飛走了,女人們撂下手里忙了一年也忙不完的活計,領著孩子,走街串巷追著秧歌看??匆娻彺宓泥l(xiāng)里鄉(xiāng)親的互相拜個晚年。逮著秧歌沒來的空,也會說一些家長里短的話。
家鄉(xiāng)的秧歌會一般是從正月初五開始,一直持續(xù)到正月十六才戀戀不舍的落幕。村里村外鑼鼓震天,喜慶的氛圍籠罩著小村,籠罩著每一個莊戶人家。扭秧歌踩著高蹺,讓人仰視五彩斑斕的盛況。木頭高蹺都是莊稼人自給自足的。從封山坡上破例砍下來的小松樹,帶著濃濃的松香味道,經過木匠幾斧子幾鑿子的敲打,再染上紅紅的顏色,一副副高蹺腿子就誕生了。演員們隨著鼓點喇叭的節(jié)奏,把舞蹈和戲曲的美麗嫁接在高高的木頭腿子上,演員們在上面盡情的蹦跳,扭耍。時而來個鷂子翻身,時而來個傻柱子捕蝴蝶,那些動作都是很高難的,看的人們把心提漏到了嗓子眼。編花帳子,卷白菜心,則是晚上地蹦子表演的。這卷白菜心更有意思,打頭的開始繞圈,腳底下小碎步越走越快,圈子越繞越小,最后把打頭的圍在中間,形成一個緊湊的圓圈,每個人的扇子高高地舉過頭頂顫抖著,猶如一朵被風吹擺的盛開的牡丹花。這時候鼓樂家什也敲得緊鑼密鼓。持續(xù)一段時間,打頭的開始反過身來往外轉,如果有跟不上步伐、跟錯人的,還沒卷到里面,就稀里糊涂的跟著卷出來,后面一大拖拉就都跟錯了。那隊伍可就亂了,所以正式出會之前,排練也是很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打頭的叫正公子,也叫耍公子,一般是一排四人,他們衣服鮮鮮亮亮的,大多是用來做被子面的、綠底或紅底帶大朵的鳳凰牡丹的布料做的大長衫。長長的柚子,寬松的大襟,插花兒的身著紅綠大衫,公子帽上的翎子,和一圈絨嘟嘟小絨球,顯得雍容華貴.那翎子隨著扭動的節(jié)奏,在陽光下亮閃閃的顫抖著。還有精致的妝化,白白的鼻梁,紅紅的臉蛋,兩道劍眉直插云鬢。把耍公子打扮的俊俊俏俏的。按演戲的行當說,他們是正面人物,扭的時候,也要一手拿著扇子,一手撩著大衫的衣襟,扭起來是一本正經、風度翩翩。一般都是高大的男士擔任此角色,也有女扮男裝的。
第二排也是一行四人,叫做包頭,一般是男扮女裝,用圍巾包住頭發(fā),穿裙子和帯大襟的女裝,扭得講究穩(wěn)重,嬌媚。身段一步三顫,眼睛如秋水般與觀眾挑逗,那包頭大概是已婚女人的打扮。隨后是姑娘的扮相,一般都是七仙女之類的。在后邊,就是一些隨意的角色了。比如許仙白娘子、林黛玉賈寶玉、工農商學兵等等。
最后面就是特殊的打扮了,西游記師徒四人。老坐婆子叼個大煙袋,耳朵上掛上一串紅辣椒。這些角色可以隨意蹦跶,隊伍里面亂串,扭得隨意,扭得歡實,和前面的正公子形成鮮明的對比,所以看秧歌有看頭看尾的說法。
一個秧歌隊伍的好壞,和耍公子有著直接的關系,因為他不但要扭得好,還要唱得好,還需具有一定的文學素養(yǎng)。我本家大哥不但人長得漂亮,高高大大的。才學在村里也是數一數二的,所以辦會耍公子非他莫數。
耍公子要在正式打場子扭一段時間后,以扇掩面,和繞著圈子的演員,逆行走著,然后站在場子中央唱上一段公子調。公子調是四句話,唱詞內容一般都是一些拜年的話,或是一些即景生情的吉利話。他的才情是突發(fā)和靈活的。只見他站在中央,用扇子一擺,鼓樂就停下來了,他開口唱到:
一進村子抬頭觀吶,
觀見了前山與后山。
只見前山松柏綠,
這時候鑼鼓家什“慶冬隆冬慶”一敲,耍公子右手擺著扇子,左手撩著大衫,來個180度大扭身,鮮艷的戲裝很飄逸的旋轉著,優(yōu)美的身段隨著高蹺的節(jié)奏顫巍著。然后緊接著唱第四句:
后山梯田繞山吶彎吶!
鑼鼓家什又開始敲打,等待著耍公子的信號。耍公子重新在場子里逆行,開始搜集新的唱詞,三兩分鐘想好之后,把扇子高高舉起,鑼鼓家什停下來,他又開始唱到:
鑼鼓一住我又開言
各位親友聽周全
新年已過可都安好
(“慶冬隆冬慶”)
我給大家拜個晚年
耍公子一般要唱四五段。接下來就是包頭上場了,唱喇叭腔。一般都是唱一個完整的故事,比如大西廂了、天仙配了等等。到這時候,場子前邊敲鑼的開始“當 當”的敲起了銅鑼。這是信號,是催促要啟程了。耍公子要重新上場子了:
一通(那個)銅鑼響連歡吶
老少爺們兒聽周哇全吶
我有心在此地多多拜上
(“慶冬隆冬慶”)
那邊會首把令傳吶
所有的耍公子除了上述本領外,還要具有隨機應變的本事。小時候曾經聽到這樣一個笑話:不知是會首大意了還是“撒帖子”的人粗心,秧歌隊竟從某戶需要“打場”的人家門前走了過去。恰好這家又是“軍屬”,主人當時就翻了臉,說瞧不起軍屬咋的?耍公子心里說:壞了!可經驗豐富的他沒有慌張,馬上帶隊伍折回,從軍屬家門經過且繼續(xù)前行幾十米,這才返回到軍屬家門前打場。幾通鑼鼓過后,他從容唱到:
大紅燈籠掛門前,
光榮人家福無邊,
旺地須待三回首,
好似那珍珠(啊)倒卷簾。
一番唱罷,把過錯唱成了恭敬,驅散了滿天陰云,軍人家屬馬上轉怒為喜,連喊:“孩子媽,賞錢……”
耍公子唱罷,接下來還要扭幾圈,編花帳子什么的。最后會首出場了。會首不化妝,不著妝,不踩高蹺。一身光腚棉襖棉褲,拿個小旗,站到正面沖著東家唱幾句答謝的話:
鑼鼓一住我便開言,
再把心意表一番,
今日來此地多多打擾
不周之處還望海涵。
一謝煙來二謝茶呀,
三謝鞭炮乒乒啪啪呀,
這樣恩情怎樣來表呀,
伙計們過來把躬搭。
唱完之后,會首走到主人面前,說著拜年話,把主人早已準備好的、放在桌上的水果、煙之類的裝進錢搭子里面。然后領著大隊人馬前行。臨近的人家早已放好桌子,擺好茶水糖果等著吶!可千萬別小看這會首,可是有著大智慧的人物。從組織秧歌隊開始,樣樣事必躬親,他認真嚴肅的干著每一件事。手里的小旗,就是指揮千軍萬馬號令牌。讓你覺得他就是一個將軍!在農村有著這樣的說法:秧歌=央給,頭三天是秧歌,后三天就是央給了。有些人拿把,會首當然不會不管了。無論如何,沒有兩下子的,當不了會首。所以農村有:寧領千軍,不領一會之說法。
這樣的打場兒要一直到午后,然后謝角兒。隊上早已派好了飯。當莊有親戚的,大人孩子一擁而上,把親戚拉到家里,臉也不洗,妝也不卸,就坐到熱的爆屁股的炕上,吃起了酸菜熬凍豆腐,熥豆包,茶湯面子粥。
吃完飯,還要接著扭燈會吶。燈官爺子燈官娘子要把四季平安、五谷豐登、風調雨順、連年有余送到各家各戶。
就這樣,從初五開始,一直鬧騰到正月十六,十六這天晚上,扭會的不在走街串戶,就在起會的地方過足了癮,敞開了扭,盡情地蹦,一直扭到燈籠被蠟燭燒盡,一直扭到星星月亮打起哈欠,一直扭到東方泛起了魚肚白…….
![](http://thealdertree.com/uploadfile/2016/0216/20160216101321657.jpg)
本網聲明
2、凡本網發(fā)表的所有非轉載作品,版權均屬于《今日朝陽網》和作者,歡迎轉載并注明“來源:《今日朝陽網》”。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作品,均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系方式 +86-15566781010 QQ:2996382758 郵箱:2996382758@qq.com
微信公眾號:今日朝陽網(添加方式:微信→新的朋友→搜索公眾號“今日朝陽網或jrcyw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