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thealdertree.com/uploadfile/2020/0323/20200323113021126.gif)
連線同上一堂課 師生共擎一片天
文圖/潘玉玲 韓麗(遼寧朝陽)
2020年的春天,是一個不尋常的春天。新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在黨中央的領導下,白衣天使、軍人、志愿者奔赴疫情前線,與時間賽跑,同病魔較量,萬千國人以自己的方式投入到這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中。疫情當前,作為人員相對集中的學校,假期將滿或許開學無望,如何度過停課難關?遼寧省朝陽市教師進修學院小學數學部制作的微課視頻,為“停課不停學”提供了方便。
聞令而動 合力制課
2月14日,朝陽市教師進修學院小學數學教研部,接到了遼寧教育學院向全體教師征集微課視頻的通知,按照《遼寧省小學數學學科優(yōu)質教育資源建設工作方案》要求,朝陽市立刻組建團隊,網上連線緊急動員,為孩子們錄制微課。大家在學院小學數學教研員潘玉玲的組織帶領下,千斤重擔大家挑,人人肩上扛指標,大家日夜兼程,不辭辛苦,7天之內制作了19節(jié)微課,為孩子們線上學習提供了有效保障。
克勤刻苦 精益求精
微課,數不鮮見,并非新事物。但微課制作,對長于線下教學的老師們來說卻是一個新課題。制作之初,經驗幾乎是零。怎么辦?只能邊學邊作,大家分頭請教“能人”、參考成型微課范本、關注整篇首尾銜接、研究所涉內容細節(jié),腳本寫作、錄制技巧、EV錄屏、語音配速、語調遲緩、細節(jié)剪輯以及插圖運用等等,一切都是從頭學起。
為按時完成任務,大家克服了白天錄制雜音多,晚上錄制還犯困,時間久了嗓子啞,話說多了音不準等困難。大家拼的就是一股勁,有受領任務的勇氣和擔當,也有完成任務的決心和熱情,沒有人抱怨,更沒有人掉隊。
為確保視頻質量,制作期間隨時召開研討會,潘玉玲與每位教師個別語音以每人每個環(huán)節(jié)2次為始,7天內研究交流時長總計超50小時。據雙塔區(qū)實驗一小董旭老師統(tǒng)計:她前后共提交了18次ppt,15次腳本,15次視頻。其他教師也是如此,腳本、ppt、視頻各個環(huán)節(jié),反復交流數次。
為追求效果完美,大家反復練習,克服方言土語。有時為了校準一個字的讀音,查找百度,請教語文專家;為一個標點的準確運用,反復查閱資料,多次進行集體研究和個別交流。正可謂是“為求一字穩(wěn),耐得半宵寒”。
回眸一瞥 我心依舊
18位教師參與的19節(jié)課,全部通過省級專家評審,確保省學院準時上傳到省優(yōu)質教育資源平臺。其中,雙塔區(qū)文化路小學王海波老師執(zhí)教的《隊列表演(一)》、雙塔區(qū)育紅小學張艷春執(zhí)教的《猴子的煩惱》、雙塔區(qū)實驗一小董旭執(zhí)教的《講故事》被評為精品課,上傳至中宣部“學習強國”平臺;潘玉玲團隊成員還在遼寧省各市小學數學教研員“線上教學”視頻研討會上分享了本次微課制作的經驗。
距離第一次集體制作微課已是兩月有余,至今回想起,微課制作可謂是走了一段艱難探索的路,我們感到: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必躬行。
微課研制的過程,就是學習摸索的過程,不僅給孩子以方便,也給教師提供了學習成長的平臺。制作還在進行時,我們將不斷精進自己,努力提高水平,只要有“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意志,就會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欣喜。讓我們共同努力,共上一堂線上微課,同享一個美好春天!
(本文內容由遼寧省朝陽市教師進修學院辦公室提供)
![](http://thealdertree.com/uploadfile/2020/0227/2020022707382344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