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吃苦耐勞,兢兢業(yè)業(yè);他們無私奉獻,熱情陽光;他們團結互勉,正直善良;他們用自己的那束光,照亮別人也溫暖世間。
他們,來自遼寧朝陽安平集團;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安平人。
即日起,讓我們走進安平,共同感悟“明道興德,恩澤社會”的企業(yè)宗旨;走近安平人,聽聽他們“愛崗·敬業(yè)”“榜樣·價值”“奉獻·成長”“風采·足跡”“團隊·力量”的感人故事……
安平特稿
處處發(fā)光的“安平人”
文、視頻/梁麗麗(遼寧朝陽)
(圖片為視頻截圖)
季夏時節(jié),有這樣一則暖人的消息從省會沈陽傳來……
7月7日17時05分,遼寧朝陽安平集團駐沈陽市大東區(qū)小東勤務區(qū)的保安隊員孫廷、卞學義、齊慶春像往常一樣在東中街執(zhí)勤。一名在新瑪特門前來回游走的小朋友引起了他們的注意。孩子大概三四歲模樣,已經(jīng)哭成了淚人,恐懼、無助的眼神四處搜尋著。憑經(jīng)驗判斷,孩子一定是與家人走散了。三人友善地接近小朋友,經(jīng)詢問證實,小朋友和家人出來,過馬路因一時貪玩沒跟上,不知道自己跑到了哪條街,更不知道家長去了哪里。平時在工作中學習掌握的知識和方法,此刻派上了用場。三人俯下身一邊耐心安撫孩子的情緒,一邊在與孩子交流中尋求有用的信息。經(jīng)交談,很快掌握了孩子一家人出門的目的并迅速圈定了家長大致活動的區(qū)域范圍。三人便帶領小朋友從新瑪特門前出發(fā),一路邊走邊問,終于在中街盾安新一城樓下花壇處找到了孩子的母親。經(jīng)過一番核實后,確定了孩子與母親的關系,看到小朋友與家人團聚,三位隊員也深深松了一口氣。孩子的母親緊擁著失而復得的孩子不知道該怎么感謝三位恩人才好,深深鞠上一躬后,一再要求三人留下名字和電話。孫廷、卞學義、齊慶春欣慰地告訴孩子的母親:“我們是安平人”。
(圖片為視頻截圖)
“安平人”不再是普普通通的三個字,已經(jīng)成為一種力量的象征。隨著安平集團的發(fā)展,業(yè)務早已遍布大江南北、邁出國門,“安平人”也如繁星般眾多。在沈陽市大東區(qū)的萬泉、津橋、小東、長安、大北、東塔、新東勤務區(qū)的各個大街小巷,“安平人”的身影無處不在。
小東勤務區(qū)的保安隊長龐玉強、副隊長劉興鎖介紹,作為“安平人”,不只是服務于政府,更服務于社會及廣大人民群眾。就像董事長劉艷芹所期望的那樣,每位“安平人”都做有道德、有擔當、有素質(zhì)、有夢想的一粒助推民族復興的種子,成為一股充滿強勁正能的社會力量,同時,每個安平人都活成一束光,溫暖自己,照亮他人……
(本文內(nèi)容由遼寧朝陽安平集團提供)
[編輯 瑞雪 責編 趙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