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敏的雕塑人生
文化信使/段洪恩 編輯/趙盼
王志敏,土生土長的遼寧省北票市人,1959年出生的他,在1961年就被查出患有小兒麻痹癥,讓父母對他未來的成長充滿了擔心。然而,王志敏懂事之后,既沒有自暴自棄,也沒有在父母的呵護下坐享其成,而是把根雕藝術作為了自己人生追求的目標,力求用根雕手藝為自己掙一碗飯吃。于是,他先是從師于當?shù)氐母袼嚾藙毩x、劉斌,后又從師于魯迅美術學院禹殿忠教授,學習根雕藝術兼習國畫水粉畫,為以后的根雕創(chuàng)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1977年參加工作后,憑借繪畫技能和文字功夫,沒有去一線從事體力勞動,而是到機關工會當了一名宣傳干事,繼續(xù)從事著自己喜歡的事業(yè)。1992年,企業(yè)倒閉,王志敏下崗。由于他不但腿殘疾而且還患有心臟病和結腸炎,在當時很難自食其力,為了生計,妻子不得不和男人一樣去石灰窯干出窯的活,去外地海邊挑海帶,給人當保姆,掙錢補貼家用。作為男人,王志敏很是內(nèi)疚,因此借錢創(chuàng)辦了一家美術社,為人做點標語牌匾等掙點小錢,但最多的時間還是研究根雕,而且還收了幾個對根雕有興趣的徒弟。他不向命運低頭的精神感動了社會,北票市民政局、殘疾人聯(lián)合會、關心下一代委員會也相繼盡為他提供了精神和物質上的幫助。
扎實的藝術功底加上對藝術的刻苦追求,使他的作品逐漸從稚嫩走向成熟,逐漸受到身邊的人以及業(yè)內(nèi)專業(yè)人士的認可,也開始受到媒體以及有關部門的重視。2007年10月,低調(diào)、謙虛、穩(wěn)重的王志敏被中國根藝美術協(xié)會吸收為會員,并于2007年11月攜帶作品參加了中國第十一屆根藝石藝博覽會,他的根雕《荷香麗影》在博覽會上被評為優(yōu)秀作品,最幸運的是得以和中國根藝美術學會主席馬駟驥、中國根雕藝術研究院院長鄭劍夫在一起交流切磋根雕技藝,為他今后的藝術創(chuàng)作起到了很好地啟迪和推動作用。
此后,王志敏的根雕創(chuàng)作之路可以說是順風順水,一發(fā)不可收,并開始涉獵玉雕石雕等領域。
2008年8月,北票市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成立,王志敏被推選為副主席。
2009年4月,北票市非物質文化成果展,王志敏玉雕作品《蚌女》被評為優(yōu)秀作品。
2009年9月,朝陽市慶祝建國60周年民間藝術展覽,王志敏的根雕《孔子講和》獲一等獎。
2011年5月,王志敏成為遼寧省民間書畫研究會會員。也就是在這一年,王志敏遇見了他生命中的“伯樂”。“桃花山主”張玉秋陳維忠夫婦覺得,王志敏目前的經(jīng)濟狀況,制約了他的藝術發(fā)展進程,他應該有一個更好的發(fā)展環(huán)境。于是,就把他全家都接到了有山有水的桃花山莊,為他準備了專門的工作室,每年給他足以過上小康生活的生活費,讓他除了做一些美化桃花山莊的簡單工作外,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做好根雕研究。
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環(huán)境,讓王志敏如魚得水,雕刻技巧和創(chuàng)作靈感更是與日俱增。2012年,《王志敏根雕技藝》被朝陽市政府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2013年,他的作品《長相依》在中國第15屆根藝石藝博覽會上獲得銀獎,同年被朝陽市人民政府授予“朝陽市工藝美術大師”稱號,又被推選為朝陽市工藝美術協(xié)會副主席;2014年,被推選為朝陽市根藝美術學會主席;2014年9月,被朝陽市財經(jīng)學校聘為根雕專業(yè)培訓班首席教師;2015年,以王志敏為代表的“朝陽根雕”被省政府批準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項目,王志敏成為代表性傳承人。
此后的幾年來,王志敏不斷有根雕、石雕、泥塑、國畫、木板烙畫等各類作品問世,并撰寫了多篇雕塑方面的論文和心得體會。到2017年,他和桃花山主陳維忠共同創(chuàng)意由他親自主刀的《水滸梁山一百單八將》根雕幾經(jīng)修改終于完成,并集結成畫冊出版,受到了業(yè)內(nèi)人士的廣泛關注和好評。
小鏈接
段洪恩,1954年生人。遼寧省朝陽縣機關退休干部,今日朝陽網(wǎng)文化信使。自幼愛好文學創(chuàng)作,但進步緩慢,多年來偶有曲藝作品、小小說、民間故事、電視?。ú糠郑┥⒁娪谥袊W小說及省、市報刊及電視媒體。自2017年初任《朝陽歷史文化研究》副主編。
好名聲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