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走長征路(二)
文/劉文艷 編輯/昕晨
賀龍的妹妹賀滿姑比賀龍小兩歲,在賀龍影響下,從小養(yǎng)成勤勞勇敢,不畏強暴的性格。她參加了賀龍和賀英領導的隊伍,后來回到洪家關擔任了游擊隊長。這時的賀滿姑,已經(jīng)是五個孩子的母親,她惦記孩子,就把最小的三個孩子接到身邊,住在一個叫段家臺的小村里。賀滿姑與三個孩子得以團聚,卻讓敵人發(fā)現(xiàn)了蹤跡。敵人悄悄包圍了段家臺,抓走了賀滿姑和三個孩子。敵人對賀滿姑嚴刑拷打,逼問她賀英在哪里,她雙唇緊閉,從不開口。敵人逼她帶隊去抓賀英,她更是堅決不從。敵人用烙鐵燙她的脊背,最后竟當著她的面毒打她的孩子。賀滿姑一顆慈母之心,再也難以忍受如此殘酷折磨,就求一位鄉(xiāng)親買來鴉片,吞下自盡。在她奄奄一息時,敵人發(fā)現(xiàn)了,把她拖出牢房,綁在刑樁上,施以酷刑。賀滿姑英勇頑強,堅貞不屈,至死也沒讓敵人得到任何情報。敵人用尖刀一刀一刀剜下她身上的肉,賀滿姑大義凜然,視死如歸,英勇就義!
站在這些畫像、照片前,我的心靈在微微震顫,淚水也奪眶而出。這樣一個善良之家,為了正義,為了光明,為了一個美好的理想社會,一家五人都義無反顧,英勇犧牲了,而且都犧牲得這樣壯烈!不僅如此,據(jù)介紹,賀氏家族先后為革命犧牲的人竟多達一千多位。
在桑植烈士陵園,矗立著桑植烈士紀念碑。碑文是這樣寫的:“在創(chuàng)建革命根據(jù)地的斗爭中,桑植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識大體,顧大局,前仆后繼,艱苦卓絕,全縣有五萬余人或者參加紅軍、自衛(wèi)隊,或者參與紅軍政權(quán)組建,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全縣為革命犧牲者多達兩萬多人。僅賀氏族親就達一千多人,他們大多捐軀于疆場,長眠于異鄉(xiāng),其中,大部分連姓名也沒有留下。此次僅鐫刻已知姓名的烈士2314人,其中非桑植籍24 人。安葬此園者為1114人,其中知曉姓名者240人,不知姓名的烈士874人。烈士灑鮮血,日月?lián)Q新天?;厥淄簦蠀^(qū)薪火相傳,基業(yè)已鑄紅土地;放眼未來,民族復興偉業(yè)須知任重而道遠。知古以明道,察往而思來,征途前行,謹當銘記:勿忘昨天苦難輝煌,無愧今天使命擔當,不負明天宏大理想。”紀念碑兩面的墻壁上鐫刻著烈士英名錄。
在紀念碑前,讀著那一串串名字,想到他們和那些連名字也沒有留下的英雄兒女們的犧牲,我的心情十分沉重。一位烈士的犧牲,就會使一個家庭陷入無比悲痛之中。不知有多少英雄的母親,把自己摯愛的兒女送上了戰(zhàn)場。她們望眼欲穿,卻一直沒有等到自己兒女的消息。有多少英雄的兒女捐軀疆場,尸骨依然留在異地他鄉(xiāng)。據(jù)當?shù)剜l(xiāng)親們講,賀龍自從走出了洪家關,就再也沒有回過故鄉(xiāng)。桑植縣有上萬人跟著賀龍去革命、去當紅軍、去長征,可回來的最多也就幾百人。
張家界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是一位女同志,她說話爽快,以女性的視覺,關注女性的情感和命運。她介紹說,許許多多張家界的兒女,都在革命中犧牲了。解放初期,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張家界光是失去丈夫的寡婦就有五千多人。她們承受著比男人更多的思念和痛苦。她們中的許多人始終在等待,有的青絲變白發(fā),媳婦變成了老太婆,也一直沒改嫁,她們一直在盼望著丈夫的消息。
她還滿懷深情地說,革命勝利了,功名赫赫的賀龍元帥何曾不想回故鄉(xiāng)!可他再也沒有踏上回鄉(xiāng)的路,這里面自有他的苦衷。也許他無法面對,那些希望他帶著兒子、丈夫跟他一起勝利歸來的母親、妻子,那期盼的眼神,繼而又失望的表情。也許他沒有辦法向犧牲戰(zhàn)士們的母親,報告他們的兒女在長征中,是如何的英勇,是如何的堅強,是如何壯烈地戰(zhàn)死沙場。
走進張家界的賀龍公園,我們來到賀龍墓前,為賀龍元帥送上了鮮花,并向他的塑像三鞠弓。那一刻,我的淚水順頰而下。一位共和國的元帥,他經(jīng)歷了多少犧牲,他目睹了多少慘烈,他承受了多少痛苦,他經(jīng)受了多少感情的折磨,他是怎樣的堅強,又是怎樣的執(zhí)著,這些都不是幾句話能夠說清楚的?,F(xiàn)在他終于回到了故鄉(xiāng),回到了這片故土,與故鄉(xiāng)的父老鄉(xiāng)親們?nèi)谠诹艘黄稹?/span>
普渡河,鐵索橋,位于云南省祿勸縣翠華鄉(xiāng)頭哨村與沿河村委會之間,兩岸懸崖筆立,河水奔騰咆哮,地勢十分險要。1935年初,中央紅軍通過這個渡橋,向晈平渡進發(fā),甩掉了敵人的圍追堵截,順利渡過了金沙江。1936年4月初,紅二、六軍團在賀龍、肖克率領下,進入滇中,4月8日,紅二軍團四師經(jīng)尋甸進入祿勸境內(nèi),到天亮前到達普渡河鐵索橋東岸,準備從此過河后,再渡金沙江。不料,此時滇軍工兵大隊已經(jīng)搶先佔領了橋頭、板上、音翁山。紅二軍團部分兵力留守橋東,控制了制高點,做佯攻鐵索橋的姿勢,其他官兵跑步到小河塘渡口涉水而過,不幸被敵發(fā)現(xiàn),并展開激烈戰(zhàn)斗,也付出很大代價,有七十九名壯烈犧牲。其中,四師政治部主任肖令彬也在戰(zhàn)斗中光榮犧牲了。
解放后,當?shù)卣阼F索橋旁修建了紅軍烈士紀念碑,同時建了兩座烈士墓,立了兩塊墓碑。一為紅軍烈士之墓,一個為肖令彬烈士之墓。
采風團全體成員參觀普渡河、鐵索橋后,向紅軍烈士紀念碑敬獻花圈,祭掃烈士墓。在烈士墓碑前,采風團團長丹增主席,手捧一束菊花,虔誠地盤腿坐在烈士墓前,默默地沉思,深深地哀悼,表情十分凝重。他把鮮花放在烈士墓碑前,整理著墓前花圈上的挽聯(lián),眼里閃著淚花,大家都讀懂了這位年近七旬老作家對烈士的敬重與緬懷。回來的路上,我問當?shù)赝?,肖令彬的家人是否知道他埋在這里,他的家人是否來這里找過他?回答說,還沒有!我問肖令彬作為師政治部主任,犧牲時有多大,告之曰:十八歲!我有些驚訝,才十八歲!那是多么美好的年華,那是多么壯麗的青春啊。他們告訴我,當時的軍長也才二十多歲!那時的干部在戰(zhàn)火中成長,經(jīng)受著生與死的考驗,不是我們能用現(xiàn)在的理念去衡量的。
我的心中對蕭令彬又升騰起新的敬佩和惋惜,肖令彬只是千千萬萬個紅軍烈士中的一個,共和國沒有忘記,人民沒有忘記,中國共產(chǎn)黨沒有忘記!紅軍烈士安息吧,今天的美好生活是以你們年輕的生命為代價的,鮮紅的黨旗是用你們的鮮血染紅的,安息吧,烈士!有機會還會來看望你們,愿你們墳前的鮮花永不凋落!
(未完待續(xù))
?。ū疚脑d《鴨綠江》2016年第11期,本網(wǎng)在發(fā)表時略有改動。)
小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