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愛守護一生
——記徐悲鴻紀念館館長廖靖文
文/鮑國慶 編輯/雅賢
徐悲鴻是我國美術(shù)界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代美術(shù)大師,以畫奔馬著稱,生前曾擔任中央美術(shù)??茖W校(中央美院前身)校長,并任中國美術(shù)家協(xié)會主席等要職。
建國前,徐悲鴻在重慶工作期間,曾病重住院長達四個月,因錢財及值錢的字畫被前妻全部拿走,經(jīng)濟上極度拮據(jù),廖靖文做為他的學生,四個月時間一直在醫(yī)院護理,每天睡在病房的地板上,到走廊里吃徐悲鴻吃剩的飯菜,并謊稱是在外面飯館吃的。徐悲鴻的女兒原來很排斥廖靜文,但看到這個情況后深受感動,轉(zhuǎn)而很鄙視沒有情義的自己母親。徐悲鴻病愈出院后,廖靜文不顧家庭的反對和世俗偏見,依然決然地同大自己28歲自己最崇敬和最愛慕的徐悲鴻結(jié)婚了,婚后兩人恩恩愛愛、相敬如賓。廖靜文也成為徐悲鴻的得力助手,徐悲鴻的美術(shù)事業(yè)便很快達到了頂峰。但遺憾的是他們只在一起生活七年,徐悲鴻就因患病英年早逝。
徐悲鴻的去世,是我國美術(shù)界的重大損失,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美術(shù)巨匠為中國美術(shù)事業(yè)做出的杰出貢獻,國家于1954年在北京建了“徐悲鴻紀念館”,由廖靜文任館長??墒窃?ldquo;文革”初期的1965年,造反派將徐悲鴻定為美術(shù)界的“反動技術(shù)權(quán)威”,紀念館被破壞,許多字畫作品及藏品被損毀,無奈之下,廖靜文給周恩來總理寫信,請求保護這些珍貴作品及藏品,總理見信后,立即派人將還沒被損壞的作品及藏品運到部隊看守在當時不對外開放的故宮博物院,才得以幸運地保存了一部分。幾年后,堆放在故宮倉庫里的這些字畫及藏品因受潮及蟲蛀,還是有了不同程度的損壞。到了文革后期的1972年,廖靜文又四處奔走,呼吁國家有關部門保護這些珍貴作品,修復損毀的字畫,恢復重建紀念館。1973年經(jīng)國務院批準,決定在北京新街口新址重建,新館建設受多種因素影響,非常艱難和緩慢,斷斷續(xù)續(xù)歷經(jīng)十年,1983年新館終于呈現(xiàn)在世人面前,徐悲鴻的多幅油畫、素描作品及好多珍貴藏品得以同觀眾見面,供人們參觀欣賞。
1985年,在北師大學習期間,我有幸參觀了剛剛復館兩年多的“徐悲鴻紀念館”,一睹館內(nèi)展出的稀世珍品,感受到了徐悲鴻、廖靜文的愛國情懷和他們之間的忠貞愛情,也使自己的心靈得到凈化和升華。近些年,廖靜文經(jīng)多方努力,又爭取到一些文保資金,對需要修補的字畫作品再次進行保護性修補,因“保護好這些作品是悲鴻的愿望,無論如何都要保護好,讓悲鴻放心。”
如今廖靜文已九十多歲高齡,住在北京西郊,每天來館上班時,都要在徐悲鴻塑像前凝神端詳幾分鐘,并和他說話:“悲鴻,我想你,希望你回來看看我。”這凄美的愛情故事讓人心碎,她詮釋了什么是真正的愛情。這是高尚的、純潔的愛,這是將國與家的情感凝結(jié)在一起的人間大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