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信使/劉曉玲 編輯/雅賢
帶老爸老媽吃西餐
兒時的記憶中,因為家境不是很富有,所以餐桌上只能偶爾才會出現(xiàn)一些美味佳肴。每每到了這個時候,比我大八歲的大姐總能顯現(xiàn)出一種大姐的“風范”來。而哥哥、二姐和我,就像三只小饞貓,眼睛直勾勾地盯著菜里的肉和粉條,止不住吞咽著口水,手癢癢的就想用手去抓那塊最大的肉……
這時,坐在炕尖上的老爸會一聲令下:“等你媽媽上桌,大人不動筷子之前小孩子不許先吃!”面對威嚴的父親,我們一下子都老實了,收回目光,狠狠地咽下就要流出來的口水,私下把伸開來的手指再重新攥上。
帶老爸老媽去游玩
接著,我們?nèi)齻€就不約而同地喊:“媽,快來吃飯吧,一會都涼了。”其實它“真正的意思”應該是:“媽,快來吃飯吧,你不來,爸爸不讓吃呀”的另一種表達。
“你們先吃吧,我馬上就來。”老媽在廚房里喊。
“那怎么行?總不能做在前頭卻吃在后頭呀。”老爸在炕上答了一句。
等……終于,媽媽終于上桌了!爸爸把最大的那塊肉先放在了媽媽的碗里。
“你們可以動筷子了。”老爸發(fā)話了,我們四個的筷子同時伸向了自己早已瞄準好的“目標”去了。
“夾菜的時候,只許夾自己門口的菜,不許滿盤子亂翻,注意你們的吃相。”老爸在一邊又一次威嚴地訓誡著。于是,我們不得不放慢夾菜的速度,“斯文”地咀嚼著嘴里的食物。
“好吃吧?”媽媽在一邊詢問著。
“好吃。”我們四個異口同聲地回答。
帶老爸老媽去游玩
“好吃就得往上奔!只有好好學習,將來有出息了,才能吃到好東西。現(xiàn)在我和你爸爸供你們念書,你們一定要努力,咱們家里不富裕,但是我們就是砸鍋賣鐵也會供你們上學的。你們一定要爭氣,活出個人樣來。”老媽在一邊教育著我們。我們四個同時點了點頭。
帶老爸老媽去游玩
久而久之,我們養(yǎng)成了吃飯要等大人動了筷之后才動筷子的習慣;養(yǎng)成了只夾自己門前菜的習慣;養(yǎng)成了斯斯文文吃飯的習慣。我們對媽媽的‘好吃就得往上奔’的話也銘記在心。
但是,每每嚴厲的爸爸不在家,調(diào)皮的我們也會弄出一點花樣來。因為每次吃到好吃的,媽媽總是習慣于問:“好吃嗎?”我們都會說:“好吃。”媽媽的下一句肯定就是:“好吃就得往上奔。”。
老爸和老媽
哥哥大我五歲,他的鬼點子也最多。一天,他把二姐和我叫到一邊,囑咐我們倆:“媽媽在做好吃的,一會兒,她再問‘好吃嗎?’咱就說‘不好吃’,省的媽媽老說‘好吃就得往上奔’,記住了嗎?”
“記住了。”二姐和我異口同聲地說。
飯菜擺好了,我們等媽媽坐下,才動了筷子。剛往嘴里夾了兩口菜,“好吃嗎?”媽媽問。
“不好吃。”我們?nèi)齻€相視一下齊聲說道。并壞壞地等著看媽媽的表情。
“不好吃都給我放那。”媽媽喊了一嗓子。
我和二姐呆呆地看著哥哥,剛伸出的筷子硬生生地停在飯桌上空,心里埋怨著他出的壞主意。停了幾秒鐘,媽媽生氣地說了句:“吃飯吧。”
于是,全家人悶悶不樂地吃完了那頓原本很少見的美味。那頓飯,吃的索然無味。
老爸和老媽
飯后,哥哥又把二姐和我叫到了一邊,說:“咱們得改變一下戰(zhàn)略,這次媽媽真的生氣了,她不知道咱們在和她開玩笑。等下一次媽再問,咱們就說‘將就著吧。’記住了嗎?”我和二姐看著“威嚴”的哥哥,點了點頭。
又過了很長時間,媽媽在廚房里給我們做好吃的,哥哥用眼神叮囑了我們一遍。
“好吃嗎?”媽媽問。
“將就著吧。”我們一起回答,哥哥的聲音大大的,我和二姐的聲音怯怯的。
媽媽一愣,隨即就笑了出來,“一幫小混蛋。”
看見媽媽笑了,我們幾個就肆無忌憚地笑了起來,一方面慶祝自己的小陰謀得逞,一方面又慶幸媽媽沒有再嘮叨。
直至如今,每每家人團聚,媽媽再把菜端上餐桌的時候,她很純粹地問一句:“好吃嗎?”我們還會異口同聲地說:“將就著吧。”然后一起開懷大笑。
如今,我們都做了父、母,更深地明白了當年老爸老媽的良苦用心?;仡^想來,餐桌上那看似簡單的教育卻影響了我們一生。推己及人,我們真的希望這種淳樸厚重的家風世代傳承下去……
寫于2016年2月16日
(作者現(xiàn)供職于遼寧省朝陽市龍城區(qū)教師進修學校,系朝陽市首批名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