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遼寧省朝陽縣評劇團成立37年,轉演省內外參加各類重大賽事和為群眾送戲下鄉(xiāng)6000余場。該團多次獲得國家、省、市獎勵,被省文化廳領導稱贊為“文化戰(zhàn)線的一面旗幟”。在這漫長的歲月中,國家一級演員、朝陽縣藝術推廣中心主任吳云峰堅守了35年,
吳云峰堅守的評劇事業(yè)
文化信使/鄭海濤 編輯/趙威
遼寧省朝陽縣評劇團成立37年,轉演省內外參加各類重大賽事和為群眾送戲下鄉(xiāng)6000余場。該團多次獲得國家、省、市獎勵,被省文化廳領導稱贊為“文化戰(zhàn)線的一面旗幟”。在這漫長的歲月中,國家一級演員、朝陽縣藝術推廣中心主任吳云峰堅守了35年,在遼西其它縣區(qū)劇團相繼解散的情況下,他帶領中心全體演職員堅守著這片熱土。
文化信使/鄭海濤 編輯/趙威
1980年,16歲的吳云峰作為少年演員在朝陽縣評劇團參加工作,一干就是35年。期間主演過老生、花臉、丑等。在大型評劇《竇娥冤》中飾演竇天章、張驢;《選美記》飾縣官;《回杯記》飾趙昂;《杜十娘》飾李甲;《山路十八彎》飾禿子;《風箏誤》飾戚友先;《王老虎搶親》飾王老虎等。2000年,他受命于特殊時期擔任劇團團長,后任藝術推廣中心主任,和全體演職員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務經(jīng)濟建設大局。近年來,他主持排練的幾十臺緊扣時代文化脈搏的專題文藝晚會,臺臺構思新穎,內容涵蓋當今城鄉(xiāng)富庶文明變化的方方面面,激勵著城鄉(xiāng)觀眾的心。其中《五大開發(fā)》《項目立縣》《希望的田野》《時代先鋒》《清風偉業(yè)》等緊扣主題的文藝節(jié)目演遍了全縣的鎮(zhèn)、鄉(xiāng)、村、屯、學校、田間地頭、廟會、集市。老百姓們說:“通過看節(jié)目演出,我們對黨和政府的好政策看懂了,想通了,更有信心大干了。”
在演出中,吳云峰既是團長又是演員,下鄉(xiāng)演出裝車卸車搬運道具,格外操心受累,積勞成疾患上了糖尿病。可在排練和演出中他卻表現(xiàn)得那么堅毅、頑強,在演職員心目中他是沖鋒陷陣的排頭兵,帶領團隊進發(fā)的“火車頭”。同事們自豪地說:“我們團長是擔子壓不垮、疾病折磨不垮、工作任務拖累不垮的好漢子!”
在吳云峰的主持下,劇團每年送戲下鄉(xiāng)100場左右,足跡遍布遼西及內蒙古的很多旗縣,深受各地農(nóng)民朋友的歡迎和喜愛。在每年的春節(jié)前后,吳云峰經(jīng)常連續(xù)不斷地接到邀請演出的定戲電話,預定的演出檔期都排到農(nóng)歷二月份。吳云峰說,農(nóng)民朋友喜歡我們的戲,我們更得精益求精,不能辜負群眾的期望,要在春節(jié)前這段時間把每臺戲都排成精品。
為了把精美的精神食糧送給群眾,吳云峰多方籌措資金購置更新了劇團的音響、燈光、服裝道具等硬件設施。演員們先后自行設計改裝了三次流動演出舞臺,由原來的落地拼裝式改進為拖車折疊篷式大舞臺,臺面從40平方米增加到100平方米。團里的男演員們,都變成了這個流動舞臺每次演出拆裝舞臺的力工。
2005年10月29日,朝陽縣評劇團團長吳云峰從北京人民大會堂捧回了“全國文化工作先進集體”榮譽證書和牌匾,全團演職人員激動得熱淚盈眶。這個最高榮譽,是他們27年來心血和汗水的結晶,怎能不令人激動。據(jù)悉,這次受到國家人事部、文化部表彰的文化單位中,全省只有5家,朝陽市僅此一家。2009年,評劇團排演的現(xiàn)代評劇《趙尚志在1933》參加慶祝建國60周年全國地方優(yōu)秀劇目展演,一舉榮獲“國家優(yōu)秀劇目獎”。
在吳云峰地積極努力下,劇團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績。2002年被省文化廳授予“先進縣級劇團”;2005年被省文明委授予“雷鋒號”;2005年被國家人事部、文化部授予“全國文化工作先進集體”;2008年被省文明委授予雷鋒號;2009年全國地方戲展演《趙尚志在1933》獲優(yōu)秀劇目獎;2009年被省委宣傳部授予“優(yōu)秀服務隊伍”稱號;2011年參加省第五屆藝術節(jié),《山路十八彎》獲劇目銀獎;2012年參加省道德模范匯演,《送三弦》劇目獲一等獎。同時,他個人也取得了突出的業(yè)績。2006年被朝陽縣委、縣政府授予“優(yōu)秀文藝工作者”稱號;2006—2007年被朝陽市委、市政府授予“精神文明先進個人”稱號;2009年被朝陽市委、市政府授予“學習雷鋒先進個人”稱號;2011年被朝陽縣委授予“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稱號;2012--2014年獲凌河藝術節(jié)“個人組織獎”和“個人優(yōu)秀表演獎”;2013年被朝陽縣委授予“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稱號。
2011年,在文化體制改革中,朝陽縣評劇團更名為“朝陽縣藝術服務中心”, 吳云峰擔任中心主任?;厥淄拢@位為朝陽縣評劇事業(yè)做出突出貢獻的評劇才子感慨萬千。幾十年的光陰轉眼即逝,但是為了事業(yè)的進步與發(fā)展,他還要做最后的堅守。
小鏈接
鄭海濤,1987年畢業(yè)于遼寧省供銷職工大學,遼寧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現(xiàn)在中共朝陽縣委宣傳部工作,為《朝陽日報》《燕都晨報》駐縣記者站記者、《朝陽縣報》記者部主任、朝陽市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副主席、朝陽縣作家協(xié)會主席,至今在多家新聞媒體發(fā)表新聞萬余篇次,被評為朝陽市首屆優(yōu)秀記者。出版文學作品集10部;編輯出版作品集15部,50余篇作品收入各類文集,多次獲獎。2009年短篇小說集《奔騰的河流》被評為朝陽市建國以來十大名作。
本網(wǎng)聲明
1、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今日朝陽網(wǎng)》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章的內容等未經(jīng)本網(wǎng)證實;對本文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今日朝陽網(wǎng)》不做任何形式的保證或者承諾,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2、凡本網(wǎng)發(fā)表的所有非轉載作品,版權均屬于《今日朝陽網(wǎng)》和作者,歡迎轉載并注明"來源:《今日朝陽網(wǎng)》"。
3、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的作品,均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4、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wǎng)聯(lián)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lián)系方式:+86-15566781010 QQ:2996382758 郵箱:2996382758@qq.com
微信公眾號:今日朝陽網(wǎng)(添加方式:微信→新的朋友→搜索公眾號"今日朝陽網(wǎng)或jrcyw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