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名師在行動
借北京之石猛攻朝陽之玉
文圖/劉曉玲 編輯/文劍
編者按:
日前,遼寧省朝陽市教育局及教師進修學院組織首批名師赴京學習,增長了見識,開闊了視野,取回了真經(jīng),學會了本領。難能可貴的是,他們當中的一些名師,剛從京城歸來,就開始琢磨“學以致用”了!劉曉玲就是其中的一位。她不僅身臨一線指導、嘗試,還擠出時間撰寫了這篇鮮活生動的體驗文章,給全體名師帶了個好頭,給全市教師樹立了榜樣。
現(xiàn)將劉曉玲老師撰寫的文章予以發(fā)表,以饗天下網(wǎng)友。
到達26中學指導青年教師
26中湯連斌校長
學以致用,是治學、修身的一種境界。古往今來,多少學者、名人,在學以致用方面給了我們太多的啟迪。對于我們朝陽市的首批名師來說,學會了就用,顯得尤為重要而迫切。
和同事一起到26中指導青年教師
2015年12月7日,從北京培訓回來的第5天,我應邀前往朝陽市第二十六中學,對我(劉曉玲)名師工作室的兩名成員(均為青年教師)進行聽評課指導。
青年教師宋春雪在上課
朝陽市第二十六中學是一所僅有24名教師、157名學生的農(nóng)村初級中學。該校35歲以下的年輕教師11人,全校教師平均年齡不足36歲。熱情高、干勁足、肯付出,是這個學校教師的突出特點。然而,教學經(jīng)驗不足、教育理念相對落后,是該校教師普遍存在的短板。
青年教師張翠華在上課
剛剛結束的“北京充電之旅”讓我有了沉甸甸的收獲,尤其是數(shù)學課的建模理念、語文課的綠色理念以及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理念,使我有了“借北京之石”猛攻“龍城中學英語學科教學及教師之玉”的沖動,在進行學科教學指導過程中,我決心進行一番大膽的嘗試。
我的具體做法是:
聽課
一是利用建模的“及身性和體驗性”理念,指導青年教師進行教學活動設計。
張翠華老師講了七年級上冊第七單元Section B(3a-Self Check)一課。張老師的這節(jié)課上得中規(guī)中矩,按照教材提供的內(nèi)容一步一步地完成,重點突出,訓練比較到位,課堂的有效性應該說還是達標的。但是,她在如何把目標裝進心中,跳出教材外,利用學生最真實的生活經(jīng)驗,讓學生在體驗生活的真實情境中實現(xiàn)英語學科的“語用”功能方面,做得還是有些不足。我根據(jù)此次北京培訓學習中張思明教授的數(shù)學建模中倡導的“及身性和體驗性”理念,對張翠華的課進行了指導。我建議她導課以“Let’s count !”這個游戲開始,從零開始數(shù)數(shù),像在體育課上報數(shù)一樣,速度要快,數(shù)錯的罰站5秒。開展此項游戲的目的,一是為了練習數(shù)字的英文表達,同時符合七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通過“猜猜我的好朋友”這個游戲,練習學生對于服裝類詞匯的運用。一個學生站起來,描述他的好朋友今天穿什么樣的服裝,其他學生來猜他的好朋友是誰。游戲之后,接著通過詢問學生們服裝的價格,過渡到表演一下顧客和店員之間購買服裝的對話。到整個課堂最升華的部分“I am a boss.”。我建議張老師先引領學生復習一下有關于蔬菜、水果、食品、學習用品和服裝類的詞匯,然后讓學生來選擇自己開一個什么樣的店,并為自己的店鋪寫下了精彩的廣告詞。從而在“及身性和體驗性”活動的指引下,更有效地達成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聽完我的建議之后,張老師興奮地說:“劉老師,聽完你的指導,我想象一下課堂畫面,真的和我今天的課堂太不一樣了!我自己當初怎么就沒想到呢?今后,我在教學活動設計上,一定要關注學生的及身性和體驗性,并把這種先進的理念與自己的教學實踐很好地結合起來。”
在26中聽課
二是利用“綠色語文”倡導的“熟讀精思”,指導中學英語語篇教學。
剛剛畢業(yè)一年多一點的宋春雪老師,講授了八年級上冊第八單元Section B(2a-2e)。小宋老師本科英語專業(yè)畢業(yè),學科素養(yǎng)非常棒。語音語調(diào)非常優(yōu)美,課堂的表現(xiàn)很有靈動性,這節(jié)課設計的路子是非常好的,但在課堂的有效性上還是略有不足。于是,我從“綠色語文”倡導的熟讀精思上對她進行了指導。同為語言學科,對于語篇教學熟讀精思都是必不可少的。英語的語篇教學,“讀”是一切活動的基礎和關鍵。粗讀感知中心或段意;再讀合作互助答疑;精讀理解結構內(nèi)涵,反復誦讀把握重點難點,利用提示能復述段落文章,結合學生實際拓展相應話題寫作。課堂中,針對其中一個問答題學生都回答不上來的現(xiàn)象,我對她說:“我們在課堂拋出一個問題,幾乎所有學生都不能回答上來的時候,我們應該意識到:不是學生出了問題,有可能是我們自己做錯了。因為你讓學生讀的遍數(shù)不夠,文章沒有真正地理解,所以你的問題學生答不上來。沒有熟讀,哪有精思呢?”
指導張翠華 宋春雪
三是著眼“學科核心素養(yǎng)”,指導青年教師的教學理念。
此次北京學習,聽了梁捷老師關于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方面的報告。由此,我明白了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應當包括兩個方面,即認知的與非認知的。認知方面指的是學術、知識,非認知方面則是指價值觀、情感態(tài)度、批判性思維能力、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創(chuàng)造性的思考能力等等,都應該屬于英語教學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中應包括的內(nèi)容。
因此,我建議二十六中的青年英語教師們:我們讓學生學習外語并不僅僅是為了讓他能夠與別人交流,而是要從各個方面改變他的生活,改變他的心智,這才是外語教學的目標。在我們的教學活動設計時,一定要把學生的興趣、態(tài)度和行為方式考慮進去,而這些必須和孩子們熟悉的文化環(huán)境以及他們關心的事情建立起聯(lián)系,也就是我們建模理念中的及身性和體驗性,不能死板地教教材,也不能強迫他們生搬硬套地和外國生活環(huán)境相聯(lián)系。教學生學,教學生會學,教學生學會,這才是教育的本質。
借北京之石猛攻朝陽之玉,這才僅僅是開始……
2015年12月7日晚
(作者現(xiàn)供職于朝陽市龍城區(qū)教師進修學校,系朝陽市首批名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