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朝陽散文沙龍成員原創(chuàng)作品
母親的人生哲學
文/李艷霞 編輯/雅賢
曾一度,對于母親的教誨產(chǎn)生懷疑。母親除了教我們老實,就是教我們吃虧。這可倒好,我就從來不會占便宜,有時覺得自己忙來忙去為他人做了嫁衣??吹接行┤饲扇?,有時難免不平衡,也想耍耍奸,可到最后連自己這一關(guān)都過不了。我抱怨母親把我教傻了,母親總是真理在手地笑著說,貪小發(fā)不了家,憨瓜長得大。
吃虧是福。 憨瓜長得大。母親的人生哲學之一是吃虧哲學。
母親說,做人不能太精明,不能太算計。我從母親的話里讀出了“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的道理,還想到了“機關(guān)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的王熙鳳。生活中確實有些人辛辛苦苦的算計別人,最后算計了自己。
其實母親是在教我們寬容和淡泊。
在農(nóng)村,婦女們?nèi)湓挾?,兩句話少,就會爭吵起來。母親從沒和人吵過架,也不許我們出去打架。我們一旦打了架,不管是否占理,回到家都要受到母親的責罰。
父親是大隊書記,真正的“芝麻官”,轄區(qū)是一群窮山環(huán)繞著一片貧瘠的土地,加之父親的耿介廉潔,我家一貧如洗。我家的西屋在哥哥結(jié)婚時才有了門框和門。我的鞋時常露出腳趾,衣服補丁摞補丁。
幾個姑姑家里也窮,她們應該是出于無奈,也許是覺得父親手中有點權(quán)力,時常打發(fā)孩子到我家借糧。要是秋天還好辦些,趕上青黃不接時,母親就只能到地窖里取出一些土豆、地瓜,再向鄰居臨時挪借些糧食,無論多難,也從不讓表兄弟們空手而歸。
三姑病重的最后半年里,大部分的中藥都在大隊的醫(yī)療點抓,帳記在父親名下,三姑病故后由父親一點點償還,母親毫無怨言。
我成家了,婆婆已故,公公要跟我們過,我覺得我那十八平方米的蝸居再加上老人,實在是不方便,母親開導我說:人有雙重父母。人家把兒子養(yǎng)大,就是要老了有依靠;你公公沒個老伴也不容易,你得好好孝敬他,凡事忍讓。當初大伯哥結(jié)了婚想分家單過,這本無可厚非,可公公一心想四世同堂,父子倆就鬧僵了,一段時間內(nèi)兄弟們也幾乎不往來。我把這些說與母親,母親說,一家人哪能這樣,有什么過不去的,你先去看你大哥大嫂。我于是帶著買給侄兒的書本去了大嫂家。樸實的大嫂感動得不行,生菜、小蔥、黃瓜,凡是園子里有的,給我忙乎了一大堆。母親高興地說:這多好,一家人就應該和和睦睦的。母親自己就是用包容來處理妯娌、姑嫂、鄰里的關(guān)系的。母親還教我“那些搶尖厲害的你就讓著他,老實厚道的你就敬著他,認吃虧別占人家便宜,誰都和你親近。”母親人緣極好。她要是扛著柴,背著糧,擔著水,就有人主動上前幫忙。
母親讓我明白,厚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正所謂量大福大,給別人留有轉(zhuǎn)身的余地,自己才有大道可行。我能與同事、街坊以及丈夫的家人和睦相處,要歸功于母親平日的教誨。沒有仇怨的心靈如秋日的天空,高遠明澈,盡情享受內(nèi)心的恬淡與寧靜,這就是傻人之福。
“寧讓身子受苦,不讓臉上受熱。”母親的人生哲學之二是面子哲學。
五個孩子中,二弟比較調(diào)皮,他去磚廠做工時,母親囑咐他:“別耍奸蹭滑的,年紀輕輕的,多吃點苦受點累,把活干好,不能讓人說三道四的。”母親常說:“人活一張臉,樹活一張皮。”我明白母親的意思,老老實實地做人,勤勤懇懇地做事,衣服可以穿破,不能讓人戳破。二弟也沒讓母親失望,無論干什么,都不惜力氣。
一次,母親看我臉色不好,非要替我把脈,她隨口說:“我還自學過中醫(yī)呢。”那應該是母親剛失去工作時在尋找別樣的出路——一條既能兼顧家庭又能讓她的知識有用武之地的路。我心里一震,體會著母親當時內(nèi)心的苦痛,更體會出母親不向生活低頭的堅強。母親國高畢業(yè),書教得也好。我是母親的第四個孩子,由于孩子太多,在我小時候,母親不得已放棄了她心愛的教師工作。這在母親心里成為永遠的遺憾。母親握筆桿子的手拿起了鋤把子。她很快學會了全部農(nóng)活,而且樣樣做得地道。在生產(chǎn)隊勞動,母親從來不肯落在別人后面,活干得又細又快,唯恐別人說道。
母親的面子當然包括把日子過好。母親白天在生產(chǎn)隊勞動,收工后就侍弄自家的菜園,澆水施肥,從春天開始,我家就不斷新鮮的蔬菜:韭菜、黃瓜、辣椒、柿子、豆角;到了秋天,再儲存好過冬的蘿卜、土豆、大白菜。母親會一邊忙碌一邊說:“哎,人閑肚也閑!”
一年夏天農(nóng)閑時節(jié),生產(chǎn)隊給社員攬了一批梳豬毛的活,屬計件工資。漚過的豬毛堆在一起,臭哄哄的,廠房又通風不好,臭氣熏得人喘不上氣。很多人嫌臟不去做工,母親從早到晚在臭氣里熏著,為的就是多掙幾角錢。
母親堅持讓我們讀書,本來就貧窮的日子不堪重負。母親一邊口勒肚攢,一邊拼命勞作。母親每天起早貪黑,喂豬喂雞,忙完家里忙家外。我上大學的時候,母親每年都喂一口大肥豬,然后把整頭豬賣掉為我籌學費。那是一捧捧糠,一籃籃野菜,一桶桶泔水,一鍋鍋豬食喂大的,母親不說為了讓我安心讀書她付出多少辛勞,反而樂滋滋地說她的寶貝姑娘命好,所以我家的豬才長得比別人家的壯。我知道,我是村里的第一個大學生,給母親掙了臉。
“喝涼酒使贓錢,早晚是病。”母親的人生哲學之三是清白哲學。
母親說:“ 不是正道來的東西拿著燒手。”母親是在教我們清白做人。入食堂那年,很多人家都私藏了糧食,我家一粒沒留。父親當了三十年的大隊書記,一直兩袖清風,母親就一直坦然地守著貧窮。我先生以他的聰明勤奮也在單位當上了個小頭頭,想起母親的話,我就經(jīng)常給先生講“魯公嗜魚而不受魚”的故事。“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還是上面有自己血汗的錢揣在兜里踏實。我有時想,要是每個母親都像我母親這樣智慧,怕是世上少許多貪官,少許多墜入深淵的兒孫。
人民公社時,一切歸集體所有,也是因為貧窮,人們像瘋了似的,什么都偷,玉米、高粱、大豆,瓜果就更不用說了,“青瓜綠棗,誰見著誰咬。”村里有一片果林,桃、杏、李、梨,果香從夏天飄到深秋,那赤橙黃綠也著實誘人,人們就從夏天偷到秋天。有藝高膽大的,朗朗乾坤下,在護林員的喝罵聲中,迅雷不及掩耳,連捋帶拽瞬間滿載而逃之夭夭,我只能羨慕地看著。母親嚴厲地告誡過我們,不許亂動隊里的東西,她說:“貪小發(fā)不了家。”三表姑家小我一歲的表弟,古怪精靈,他總能躲過護林員,后來就不僅是瓜果梨桃,半夜里他會扛回家整袋子的玉米穗,谷子穗,高粱穗,表姑常因此訓斥老實憨厚的大表哥廢物。再后來說是進城里的一家工廠偷了什么,被抓了起來。母親不失時機:“看,都是你表姑害了你表弟。那次你偷梨我打你,你好幾天不理我。從小小偷小摸,長大就大偷大摸。”“再窮也不能偷。”“便宜會咬手的,哪有天上掉餡餅的好事。”
雖然窮,可母親不貪小,不吝嗇,不把錢看得很重。母親傳給我的對待金錢的態(tài)度,讓我從容地度過了貧窮的歲月,我從來沒有因為窮自卑過,盡管我也在努力地掙錢,改變著自己的貧窮,而我的心卻自由自在,不受金錢的綁縛。現(xiàn)在退休了,回頭看看自己走過的路,留下一串端正的腳印,用手拍拍自己的心口,沒有一絲的愧疚。可以悠然地仰觀湛湛藍天,從容的俯瞰茫茫大地。
“別把自己忒當回事。”母親的人生哲學之四是低調(diào)哲學。
母親說:“人呢,千萬不能把自己看得太高,把自己看得太高就會覺得誰都不如自己,誰都對不起自己,那還行?”心地寬厚,內(nèi)心平和的人才能毫不張揚地低調(diào)做人。低調(diào)應該是母親的快樂之道。母親因為我們丟了工作,又為我們辛苦一輩子,可她從來不抱怨,不擎功。盡管我們的日子過得都不錯,都想讓母親享享福,可她依然十分節(jié)儉。她的節(jié)儉,不僅是習慣,更是怕加重我們的負擔。
母親的人格里謙卑和自尊完美地綰和,恰彰顯了她的高尚與尊貴。
北京的外甥女給她帶去一瓶美國罐頭,她雙手捧著跟我說:“給你老公公拿去。”我說:“你留著吃吧,我們也經(jīng)常給他買。”母親說:“這是美國罐頭,我吃白搭了。”“你怎么就不配吃呢?”看我有些生氣,她謙和地笑笑。
看到現(xiàn)在的孩子吃的、穿的、玩的都不缺,她就會自責:對不起你們啊,爹媽沒本事,你們小時候破衣爛衫的,有時還吃不飽飯。她老人家居然還要為歷史扛責任,那個年代誰家不窮啊。貧窮的父母養(yǎng)育孩子更是無比的艱辛。
我們兄弟姐妹共同負擔她的贍養(yǎng)費,這本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事,她卻深懷歉疚,時常嘆息說:“唉,我要是自己有錢,就不用拖累你們了,這一年得花你們多少錢??!”我在紙上寫道:“我們是你的建設銀行,你花的錢都是你自己一輩子的辛苦儲蓄。”母親搖搖頭:“還儲蓄,誰不拉扯孩子???”我又寫到:“你沒有錢更好,我們省得為了錢打仗。”母親笑了:“可不是,看電視里凈為分遺產(chǎn)打得熱熱鬧鬧的。不過你們幾個不能,你們都不小氣,平時都你尊我讓的。”九十歲的老母耳聾得厲害,可心里明白得很。我說:“那是你教育得好。”母親又笑了,笑容里含著自豪。
有人說,人生就是一場修行。母親以她至虔的善良、至純的仁愛、至厚的自尊,為自己修得一生平安、健康長壽的福報,也佑護著她的兒孫們成人成材,家庭和睦。
母親的人生哲學包含了母親全部的人生智慧,更閃耀著母親高尚品德的光輝。
小鏈接
李彥霞,愛好讀書寫作。遼寧省當代文學研究會會員。遼寧省散文學會會員?!堆鐾赣H》發(fā)表于《文苑春秋》2011年(凌源專號)獲優(yōu)秀獎;《難忘巴黎的微笑》發(fā)表于《文苑春秋》2012年(凌源專號)獲二等獎?!稄娜菥攀铩钒l(fā)表于《遼西文學》2014年第5期?!段壹易雷拥淖冞w》發(fā)表于《牛河梁》2015年第一期。《溫暖的茅草屋》《美麗的石頭院》發(fā)表于《牛河梁》第二期。長詩《大大趙尚志》發(fā)表于《文苑春秋》第二期?!独霞业恼扯拱钒l(fā)表于《遼西文學》第二期。《這山這水》發(fā)表于《作家天地》、《塞外風》。
1、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今日朝陽網(wǎng)》無關(guān)。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章的內(nèi)容等未經(jīng)本網(wǎng)證實;對本文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nèi)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今日朝陽網(wǎng)》不做任何形式的保證或者承諾,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guān)內(nèi)容。
2、凡本網(wǎng)發(fā)表的所有非轉(zhuǎn)載作品,版權(quán)均屬于《今日朝陽網(wǎng)》和作者,歡迎轉(zhuǎn)載并注明“來源:《今日朝陽網(wǎng)》”。
3、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的作品,均轉(zhuǎn)自其他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4、如因作品內(nèi)容、版權(quán)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wǎng)聯(lián)系的,請在30日內(nèi)進行。
聯(lián)系方式 +86-15566781010 QQ:2996382758 郵箱:2996382758@qq.com
微信公眾號:今日朝陽網(wǎng)(添加方式:微信→新的朋友→搜索公眾號“今日朝陽網(wǎng)或jrcyw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