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朝陽網(wǎng)
清風嶺一日游
文/雅賢 圖/采風組 編輯 云楓 金研
2015年7月4日,筆者有幸跟隨遼寧朝陽工程技術(shù)學校宣傳骨干培訓班的學員,一起去蜚聲中外的影視基地清風嶺開展采風活動。
清風嶺是拍攝電視連續(xù)劇《中國地》的地方,在國內(nèi)外很有名氣。在這個小村莊里面,曾住著一位抗日英雄——“王老鑿”。在車上,導游簡單地為大家講解了清風嶺的景點及歷史人物。懷著期待的心情,經(jīng)過將近一個半小時的車程,終于到達了目的地。
經(jīng)過簡單的休整,我們一行人正式向影視基地進發(fā)。走過一段長長的柏油路后,終于漸次看到木頭搭建的房子,低矮的馬棚,長方形的比武臺,以及棧道、糧草堆、石碾等建筑物或設(shè)施,讓人感覺很新鮮。
走進屋里,又是一份別致的風景。暗紅色的古木家具,鋪著草席的火炕,炕上還擺滿了酒壇子、酒碗。好奇的老師們紛紛坐到了炕上,端起了酒碗,讓我仿佛看到了抗日英雄們勝利歸來后,坐在炕上大碗喝酒慶祝勝利的場景。院子里,還擺放著古花轎,矗立著瞭望塔,引人無限遐思:戰(zhàn)爭年代的婚禮,該是怎樣一種情形呢?是驚悚并幸福著,還是憤怒與無奈呢?這一切,對于今天的年輕人來說,好像很難理解,但在那個強敵入侵、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生活在這里的農(nóng)民,又會懷著怎樣的心情奮起抗爭呢?
在基地短暫的停留之后,大家都想再去附近的山上轉(zhuǎn)轉(zhuǎn)。因為體力的原因,走著走著我們就變成了兩三個小分隊,我在第一小隊——不是因為我體力好,而是我發(fā)現(xiàn)我的后面沒有人跟上來,我一個人走有點害怕,索性就加快腳步跟著前面的人上山了。再說了,去山頂看景色也是不錯的。
然而,走到一半的時候,我明顯感覺有些體力不支了,加上早晨未來得及吃早餐,身體乏力。這時,后面的老師一直在鼓勵我,還幫我拿東西,讓我感到很溫暖,也讓我有了攀上頂峰的信心??粗_下用一塊塊青石板鋪成的路,我暗想,修這條路的工人,是用怎樣的毅力才把這些青石板運到山上來的呢?那該有多辛苦呢!這樣一想,就覺得自己受的這點累不算什么了。
一番努力過后,終于登上了頂峰。站在山頂上,讓我產(chǎn)生了“一覽眾山小”的感覺,更覺得剛才受的累都是值得的。在山頂稍作休息,就要下山和大部隊會合了,下山又成了我的一大難題,因為所穿的鞋子不太跟腳。但是,必須咬牙前行。
在與同行者聊天過程中,我終于知道,原來在這個小隊里,除了幾名學生外,其余幾位老師都是喜愛運動健身的人,他們經(jīng)常出去爬山鍛煉,登山對他們來說早已習以為常。這讓我來說,卻形成了很大的壓力。走著走著,我就落后了,看不見前面的人影就著急。還好,有幾個學生放慢了腳步,愿意陪著我這個平時不愛運動的人一起走。當時,我唯一的感謝方式,就是用手中的相機,記錄下他們在這次活動中的美好瞬間。
有了這些學生的陪伴,我總算到了山下。到了山下后才發(fā)現(xiàn),我們這個小隊竟然是最先回來的!這讓我在內(nèi)心小小地驕傲了一把。
如果說這次采風活動給我留下了哪些深刻的記憶,我想主要在于:牢記歷史,警醒后人;關(guān)愛他人,團結(jié)合作;堅定信心,不怕困難;珍惜當下,直面未來……
敬告媒體朋友:如果需要從《今日朝陽網(wǎng)》轉(zhuǎn)載原創(chuàng)文圖、視頻或其他資訊,請您注明出處。我們感謝您的轉(zhuǎn)發(fā),但請尊重、保護我們編采人員的勞動成果。同時,本著合作共贏的原則,歡迎與我們聯(lián)系,雙方建立合作伙伴關(guān)系,謀求互濟發(fā)展!
電話:+86-13464211077;+86-15541652929
QQ:2996382758 郵箱:2996382758@qq.com
微信公共號:今日朝陽網(wǎng)(添加方式:微信→新的朋友→搜索公眾號“今日朝陽網(wǎng)或jrcyw0421”)